当前日期:

目录

一、工业贷款
〔国营工业贷款〕铜官山地区工业贷款是1952年开办的,这年铜官山矿务局已小规模投产,因缺乏流动资金,铜官山营业所没有贷款业务,由铜陵县支行首次向铜官山矿务局发放流动资金贷款58万元。
“一五”时期,国家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工业生产成为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1954年12月6日,人民银行总行制定了《国营工业短期信贷暂行办法(草案)》,规定银行贷款主要解决企业季节性超定额的资金和存余结算资金的需要。企业的定额资金由财政拨款解决。贷款分为计划内超定额贷款、结算贷款、大修理贷款、特种贷款、临时贷款等五类。1955年,银行与铜官山矿务局共同组成工作组,在铜官山矿务局进行了新工业放款办法的试点工作,核定了这个局的新的流动资金定额,划分了超储与积压物资,初步掌握了计划内超定额贷款与临时贷款的数量界限。这一时期,工业信贷单位,除铜官山矿务局外,地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有了相应的发展。到1957年贷款余额达337.8万元,比1952年增长13.5倍。
1958年按照“大跃进”的要求,市人民银行实行个人负责制,取销3人专柜制,全行会计、出纳、信贷、储蓄、保险五员合一制。在组织上放松了对贷款的审查与监督,但信贷资金供应上出现了无条件的“敞口”现象。到1960年全市工业贷款余额已高达2973.3万元,比1957年净增2635.5万元。
1961年至1965年,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了贯彻执行国家调整时期的信贷方针、政策,1962年,市支行组织信贷人员对全市国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情况、盈亏情况进行了调查,在企业的配合下,共清理收回工业贷款662万元,其中:收回撤、停企业贷款291万元;收回逾期贷款185万元;收回不合理资金占用185万元。到1965年末,全市工业贷款余额达625.7万元,比1960年的2973.3万元,下降2347.6万元。
“文化大革命”时期,银行信贷制度受到冲击,工业贷款又一次处于敞口供应资金状况。1975年末,全市工业贷款余额增加到4701.5万元,比1966年的784.4万元,增加3917.1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铜陵工业实行老企业改造和新领域开发并举,大力发展有色、化工、纺织、建材、电子及其它轻工业。市支行根据铜陵工业发展的新特点,工业贷款投向主要支持上述“五大支柱”行业。
1979年,市人行认真贯彻执行总行关于流动资金贷款实行“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按照企业“四好”标准划分一、二、三类企业。在贷款掌握上明确规定:对一类企业大力合理支持;二类企业一般性支持;三类企业贷款收紧。
1981年,国务院提出关于进一步调整工业经济结构的指示,市人行大力支持轻纺工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一年,向全市轻纺工业企业累计发放生产贷款3036.64万元,比1980年多放出2002.18万元,使铜陵轻纺工业在全市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12.07%上升到17.65%。
1982年铜陵工业信贷工作,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核心问题,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加速信贷资金周转,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该年工业信贷资金投向主要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的重点产品,采取“择优产品”发放生产贷款。如对有色工业的粗铜、化工总厂的磷肥、化纤厂和绢纺厂的短丝、桑绵球、棉麻交织布等重点产品,全年共发放生产贷款16657.7万元,占全市工业生产贷款19167.5万元的85.9%。由于银行贷款投向合理,这年信贷资金周转由1981年的3.62次,加速到4.44次,共节约信贷资金1171万元。
1985年,国家加强金融宏观控制。为保证铜陵五大支柱行业资金的合理需要,更有效地发挥资金作用,市工行对全市87家主要信贷单位和93种主要产品,重新进行分类排队,在贷款具体掌握上,保大、中型骨干企业;保创汇企业;保经济效益高的企业。这一年全市国营工业生产贷款余额已达到19774.8万元,比1978年的6205.6万元,增长2.19倍。
〔集体工业贷款〕铜陵集体工业贷款是从1955年开始办理的,该年末贷款余额仅0.1万元。1957年集体工业企业发展到13家,年末贷款余额9.3万元。直到1972年,集体工业贷款余额方才达到100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铜陵集体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1979年轻工系统已拥有针织、服装、皮革、制鞋、电子和机械等16家集体工业,市人行全年向这些企业共发放生产贷款151.4万元。为了进一步促进集体工业发展。1981年银行与全市33家集体工业建立了信贷关系。全年累计发放贷款达499.34万元,重点支持了元件二厂1050万只涤纶电容器产品生产和木器厂842件板式家俱的生产。1985年年末贷款余额达1099.8万元,比1978年贷款余额187.4万元,增长4.86倍。
二、商业贷款
1953年铜陵商业企业仅有矿区消费合作社一家,这年铜官山营业所首次向矿山消费合作社发放商业贷款4.6万元,年末贷款余额2.2万元。直到1956年6月1日,商业贷款“改按进货计划”和“充分供应资金”的放款办法,铜陵商业才有了一定的发展,同年第四季度市区已有百货、食品、贸易3家国营商业公司相继成立,到1957年全市商业贷款余额239.3万元。
1958年国家实行了“把所有农副产品和地方工业产品收购起来”和“有卖必买”的方针。这一年全市商业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一倍。1959年商业贷款余额达到1458.4万元,又比1958年增长1.6倍。
1961年至1964年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贯彻执行国家在调整时期的商业信贷政策,市人行协同企业积极组织货源,帮助企业处理有问题商品。到1964年末,全市商业贷款余额708.1万元,比1961年下降1376.9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商业贷款制度又遭受一次冲击,致使商业贷款年年上升。到1975年末,全市商业贷款余额已达到2780万元,比1966年的783万元,增长2.55倍。
1979年,商业贷款实行了“以销定贷”的信贷原则,市人行 为了促进商业部门勤进快销,扩大商品流通,加速货币回笼和资金周转,1982年对市属商业企业推行了“按销售资金率”掌握贷款的办法,并落实资金周转加速指标。年末全市商业企业全部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由1981年的2868万元,减少到2712.6万元,节约资金155.6万元,其中:百货、五金两家公司全年销售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和手表等高档商品达27346件,共回笼货币439.1万元。
1983年,为支持商业体制改革,银行与企业共同研究、探索商品流通渠道改革方案,打破了过去在资金上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按照“以销定购”的原则,组织货源。使商品流通扩大,资金周转加速,年末全市商业贷款余额3249.6万元,比1982年下降14.4%。
1985年商业信贷工作,遵循“改革、开放”的方针,坚持“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市工行积极支持商业部门增设商业网点;协助商业部门从外地组织货源;协助各大商场、商店合理摆设商品,举办季节性消费品展销会,促进市场繁荣,搞活商品流通。截止年底,全市商业贷款累计放出9732万元,年末贷款余额2615万元,比1984年增加478万元。通过这些贷款的支持,这一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额达 19194万元,比1984年增长16%。商业局系统完成商品购进9935万元,比1984年增长25%,商品纯销售10555万元,比1984年增长26.4%。
在集体商业贷款方面,市人行根据国家提出多种经济并存的指示精神,1980年向全市合作商店和知青商店共发放商业贷款94万元。
1981年全市发放集体商业贷款82.5万元,支持集体商业购进人民生活必需的副食品等,对满足市场需求,起到了补缺作用。
1983年铜陵市农村遭受水灾,市区居民蔬菜供应发生困难,市支行及时发放集体商业贷款56.5万元,支持18家合作商店从外省,外市、县购进蔬菜和酱制品达11万公斤,缓解了市场供应紧张状况。
1985年,铜陵市集体商业已达到390家,年末贷款余额97.6万元,支持集体商业实现销售额618.7万元;纯利12.2万元。
三、技术改造贷款
1979年,市人行根据总行《关于核定国营企业中短期设备贷款专项指标的通知》精神,开始向企业办理技术改造贷款(即中短期设备贷款)业务。这项贷款是专款专用,主要支持企业搞内涵改造。这一年市人行向企业共发放中短期设备贷款228.6万元。
1980年,市人行全年发放技术改造贷款392万元,支持轻纺企业20个技改小项目,共发放贷款192万元,比1979年的6个项目43.4万元,多增加14个项目147.9万元。这些项目投资少、工期短、收效大,一年可新增产值545.9万元,新增利税124.9万元。此外,支持有色公司第一冶炼厂的烟气排空改造工程,发放技改专项贷款200万元。这项工程当年竣工投产,不仅使该厂增产硫酸6687吨,获利税48万元,而且还减少了厂区周围空气的污染,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1981年,经省人民银行同意,市人行向市煤气公司发放中短期节能专项贷款100万元,主要解决铜陵市城镇居民生活用煤气。同年还向市化工总厂硫酸生产线,先后发放中短期设备贷款135.6万元,使化工总厂的硫酸从原来月产7000吨,扩大到月产9000吨。
1982年,共发放技改贷款915.6万元,是开办技改贷款以来放款最多的一年。到年末共收回技改贷款401.4万元,也是开办技改贷款以来收回贷款最多的一年。这一年专项贷款和一般设备贷款的回收率分别为37.1%和52.5%,比省分行下达的35%和40%的回收率还提高2.1%和12.5%。
1983年,市人行把技术改造贷款投向放在优先支持冶金、电子、节能、交通、轻纺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方面。支持的项目有:有色的一冶、二冶改造和铜山、天鹅抱蛋山的单硫开采等5个项目,贷款555万元;无线电元件一、二厂的一条仿日翻板生产线和一条从美国引进的生产线,贷款114万元;化纤厂的短丝续建项目,贷款372万元;钢铁厂的高炉喷煤和玻璃厂的池炉保温2个节能项目,贷款71万元;铜矿水泥厂的第二期改造项目,贷款58万元。上述11个重点项目,共贷款1170万元,占全市放出1274.1万元的91.8%。
1984年,技术改造贷款主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是年,支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项目13个,贷款373万元;支持优质名牌产品项目5个,贷款580万元;支持技术改造工程项目6个,贷款584.4万元;支持降低煤耗节能项目14个,货款866.5万元,支持骨干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0个,贷款1103万元。
1985年,国家抽紧银根,为确保铜陵重点技改项目的资金需要,市工行对项目经过反复筛选,最后确定51个项目,贷款总额2583万元,其中:各种专项贷款和一般设备贷款项目31个,贷款2026.7万元;集体设备贷款项目16个,贷款236万元;技术开发贷款项目4个,贷款70万元。
铜陵市人行、工行1979~1985年技改贷款发放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元

四、个体工商业贷款
1980年,市人行开始与个体工商户建立信贷关系,年末贷款余额1万元。
1981年9月份,人民银行总行颁发《关于积极支持个体工商业适当发展的通知》,市支行对个体工商户贷款采取认真审查和积极支持的态度,这一年共发放个体工商户贷款1.3万元。
1984年,与人行建立信贷关系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50户,年末贷款余额为6.7万元。支持的行业由原来的烟酒杂货1种行业,发展到修理、饮食服务、运输和文化等6种行业。由于这些个体户都分布在各个居民点,为铜陵商业网点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1985年,铜陵市个体贷款户87个,年末贷款余额3.9万元。这一年,市工行在发放个体户贷款上 ,采取“有所支持,有所限制”的办法。对个体运输(汽车)户,只收不贷;对烟酒杂货个体户贷款适当限制;支持饮食、服务和修理业个体户的发展。

上一篇:第一节 存款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