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管理机构
1950年3月,县政府建立建设科,主管工、农业生产事业,至1956年撤销。建国初期,手工业的生产管理和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由县供销合作总社主管。1954年10月成立手工业管理科,1956年3月成立县手工业联合社,同年7月手工业管理科改为工业科,主管全部工业,至1958年撤县时止。1959年4月恢复铜陵县,6月成立机械化工局和公社工业局,7月机械化工局更名重工业局。1960年1月设立农业机械局和公社工业局。1961年5月将重工业局、轻工业局分别改为工业局和手工业管理局,同年10月精简机构,保留手工业管理局,将工业局、农业机械局、公社工业局和交通局合并为工业交通局,至“文革”停止工作。1956年5月至1963年4月中共铜陵县委曾设立工业交通部(后改工交政治部)。1968年县革委会设立生产指挥组内设工交小组。1969年1月成立工业管理站,主管工业和交通工作。1971年3月撤销工业管理站,改设工业局和交通局,同时成立农业机械管理局(1984年撤销)。1971年9月设立工业学大庆办公室(与工交小组合署办公),至1973年9月撤销。1971年11月恢复手工业管理局。1972年2月改为轻工业局,并管理县棉织厂、县印刷厂、县酒厂、县食品厂4个国营工厂。为了加强矿产的开发与管理,1970年成立矿山管理处,与筲箕崂铁矿合署办公,1973年成立矿山管理局。1973年9月将工业局、轻工业局合并为工业局。1976年4月撤销生产指挥组时将工交小组改为工交办公室,为县革委会的办事机构;撤原工业局分设工业、轻工业二局。
1980年底工交办公室为县政府办事机构,主管局有工业局、第二轻工业局、矿山管理局、农业机械管理局、社队企业管理局、基本建设局。1983年5月撤销工交办公室、工业局和矿山管理局,设立经济委员会,并将交通局、第二轻工业局作经委内设科,对外保留局的名称。经济委员会直辖13个厂和1个矿山公司。1984年4月撤销经济委员会内设的交通、二轻两科,恢复交通局,成立手工业生产联合社。1985年4月恢复第二轻工业局,与手工业生产联合社合署办公。1986年5月恢复矿山管理局,1988年更名为矿产资源管理局。1989年4月成立煤炭管理局。1990年本县的工业管理机构有县经济委员会、供电局、邮电局、交通局、计量局、第二轻工业局、矿产资源管理局、煤炭管理局。乡镇工业、商办工业和校办工业分别由县乡镇企业局、商业局和教育委员会管理。
企业管理
1953~1957年集体企业初步纳入计划经济管理范围,生产上接受国家和主管部门下达的产品、产量、产值计划,原材料由国家按计划分配调拨,其它辅助材料由企业和主管部门组织采购和市场调剂。企业建立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由厂长(主任)负责,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固定上缴利润和积累,分配上实行计件工资和按技术高低的等级工资制,并逐步建立财务会计和统计制度。国营企业按国家计划生产和销售,用工形式多种,有固定工和季节工、临时工、合同工等,实行固定工资和计件工资制。1958年和1959年城关、大通、顺安镇的手工业社、组转为国营工厂,企业生产执行县计划委员会和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但浮夸现象严重。1961年后,对企业进行调整、整顿,企业管理逐步得以加强。国营工业从建立到70年代均实行财政包干办法,即企业利润全额上交,企业亏损由财政补贴,职工拿固定工资。1968~1972年,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管理县办矿山和大批社办矿山,负责全县矿产开发的规划、布点与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具体的业务、技术、产销、材料分配和供应等由筲箕崂铁矿办理。1970年设矿山管理处,统一管理生产、计划、物资、销售、资金等。
1979年起,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企业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为中心进行整顿和改革。1982年底到1983年全民企业全面实行利改税办法。1986年起,推行经营承包,实行厂长负责制,扩大企业自主权,逐步实施合同工制度,建立健全生产计划、财务统计、设备物资管理、质量标准检验等制度。企业的产、供、销在执行国家和主管部门下达计划的同时,面向市场灵活调节。企业分配实行浮动工资、计件工资(保留级别工资作为档案工资)和基本工资加奖金办法,奖金与经济效益挂钩。1985年成立县资源管理小组并制订《矿产资源管理试行办法》。1989年10月县人大常委会通过《铜陵县矿资源管理试行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了矿产开发管理工作。1986年9月在仅有4个县级代表出席的全国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会议上,本县代表介绍了县矿产开发与管理经验。1990年铜陵县矿产资源管理局被评为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受到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委员会、省地质矿产局的嘉奖。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