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县商业历史悠久。唐代,顺安、大通、江浒(今城关)、鹊头等集镇的商市就具有一定的规模。宋代,大通的商业即很发达。清同治二年(1863年),清廷在大通设盐务招商局后,大通商业逐渐兴盛起来。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又将大通定为“外轮寄航港”。至清末民初,大通有大、小商号、店铺1200余家,成为皖江沿岸的重要商埠及皖南山区的商品集散中心,与芜湖、安庆齐名。同期,县城、顺安、犁桥、汀洲、胥坝、黄浒等集镇的商业亦有所发展,计有商户800余家。民国27年(1938年)日军入侵县境后,大通、城关、顺安等地商户星散,市场凋落。抗日战争胜利后,稍有恢复。1949年7月,全县仅有私营商户851户(含小摊贩、行商)。
建国后,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逐步发展,商业市场日渐繁荣,社会商品零售额亦逐步增加。1955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109万元,比1949年的300万元增长2.7倍,其中:国营商业占25.19%,供销合作商业占43.6%,私营商业占31.3%,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开始占主导地位。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私营商业有94.71%被纳入公私合营、合作商店(小组)、经销代销等形式中,逐步形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商业市场。1958~1976年,国营商业与供销社两次分合,城乡市场基本由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占领。1976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至3411.8万元,比1955年增长2.1倍。1979年后,推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商业流通体系,在发展国营、集体商业的同时,个体商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及集体商业为主体、以个体商业为补充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80年代后期,商业零售网点遍及城乡各地。1990年全县有商业经营单位2611个,比1979年增长5.11倍;其中:全民所有制商业117个、供销社169个、其它集体所有制商业279个、个体有证商业2046个,分别比1979年增长20.5%、17.4%和5.2倍、2046倍。同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243万元,比1979年增长1.69倍;其中:商业零售额10378万元;在商业零售额中,全民所有制商业占35.6%,供销社占35%,其它集体商业占19.8%,个体商业占9.6%。饮食服务业、对外贸易等均有较大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