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筑队伍
民国时期,本县从事建筑业者较少,且多分散作业。大型建筑,由工头邀集工匠兴建,工兴则聚,工竣则散。集镇的泥、木工匠,一般常年务工。农村工匠,则农闲时务工,农忙时务农。建国后,经过手工业改造,从事建筑业者于1956年走上集体化道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队伍不断壮大,技术装备逐渐更新,施工能力日益提高。1985年全县有建筑工业企业62个,其中县办国营和集体企业各1个,乡(镇)办企业21个,村办企业39个,施工人数达8000余人。1987年成立县工程质量监督站,对62个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资质检查和考核发证。至1990底,全县有证建筑施工企业计26个,其中四级企业7个,级外企业19个,有职工4000人(全民所有制职工108人,集体所有制职工389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0人,固定资产639.34万元。是年,施工面积10.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万平方米,总产值4873万元,净产值1154万元,上缴税金122万元。本县两个主要建筑企业简况如下。
建筑工程公司系县办国营企业。1956年大通、城关先后建立建筑生产合作社。1958年大通、城关建筑生产合作社合并,后又与顺安建筑生产合作社合并,称县建筑工程队。1959年改称县建筑工程公司。1961年改称县建筑工程队。1971年复称县建筑工程公司。1983年始隶属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为四级建筑企业。1990年该公司有职工20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4人;拥有生产经营场地1993.84平方米;有各类机械设备37台,净值40万元,总功率756千瓦;固定资产净值52万元。是年,施工面积1.2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785平方米,消耗钢材133吨、木材120立方米、水泥1100吨,总产值198万元,净产值50万元,上缴税金8万元。1984~1990年该公司主要竣工项目有:县水泥厂30米框架立窑、市化工总厂排架柱厂房、县医院外科大楼、县劳动局综合楼、县影剧院、县体育馆等。
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系县办集体企业。1983年10月由城关、大通、顺安3镇的集体所有制建筑队组合而成,为四级建筑企业,隶属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下设4个工区。1990年公司有职工25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4人,拥有生产经营场地910平方米,其中生产车间和仓库540平方米;有各类机械设备38台,净值21万元,总功率295千瓦;固定资产净值60万元。是年,施工面积1.7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212平方米,消耗钢材224吨、木材291立方米、水泥1870吨,总产值310万元,净产值42万元,上缴税金8万元。1983~1990年该公司主要竣工项目有:县政府办公大楼、县一中教学大楼、县水产公司营业大楼、顺安邮电局大楼和县纺织厂26米跨度的主厂房。
建筑技术
民国时期,本县城乡建设工程多由负责施工的工匠自行设行,较大工程则需请外地设计人员设计。1984年5月,成立县建筑工程设计室,隶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为丙级设计单位。其设计能力:中小型公共建筑,4层以下工业厂房。1990年该室有设计人员7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2人。1984~1990年共设计大小项目216项,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主要设计项目有:县政府办公大楼、县税务大楼、县财政大楼、县公路站大楼、县体育馆。
本县城关、大通、顺安三镇有众多的民国末年建筑的临街市房,均系砖木结构,多为一楼一底二层,高5~6米,除按自然通道留有巷弄外,相互毗邻,不留间隙。房基一般高出地面0.3~1米,墙脚或铺以石块,灌入石子夯实,或垒以条石;房架为木穿枋,九柱、七柱、五柱、四柱、两柱落地不等;柱、梁、枋、柁、椽组合合理,整体性强;式样有四正两厢式和两正两厢式,分正房、厢房、耳房,独设大门而入,堂屋中间留有敞开式或封闭式天井,供采光、排水、通风之用;屋面多为小瓦,多建有封火墙,砌筑飞檐翘角。墙体为砖砌斗,砌墙用石灰浆粘接,小刀缝2~3毫米,墙体内外用石灰粉刷。山区少数富户,房屋高大幽深,雕梁画栋,庄重雄浑,冬暖夏凉,其采光、通风、防湿、排水等技术处理均很有特色。50年代城乡建筑沿用传统的建筑技术。1954年县粮食局从苏州营造厂请来工人在大通兴建容量250万公斤的大粮库,首次采用水泥砌筑。1954~1955年建造县委办公楼、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县粮食局大楼、县人民银行老营业楼开始采用近代建筑模式。1959年县建筑工程公司采用砖砌拱楼板的方法,建成县工业交通公司大楼。1961年县建筑工程公司建成县第一幢四层砖混结构的县百货公司大楼。1978年后城乡建筑逐步由砖木结构向砖混结构发展,营造方法为框架浇注和局部预制装配,大型楼房多建筑钢筋混凝土屋面,建筑式样多为长方形。1983年后开始采用组合柱结构和框架柱的建筑工艺。建筑楼层发展到七层。外墙装饰由清水(水泥勾缝不抹面)、混水(石灰砂浆)墙面发展到粘干粘石,上水刷面,再发展到贴瓷砖、马赛克、外摸涂料等。内部装修墙面由石灰浆刷白粉发展到刷涂料,漆彩色油漆、贴塑料壁纸、粘贴瓷砖大理石等。地坪由水泥地坪发展为水磨石地坪、镜面花岗岩地坪和彩片涂漆地坪。天棚由竹席、小板条发展为石膏板,钙塑板天棚。门窗也由木框改为钢框架、铝合金等,门心则多为木板。同时,还建造了一些风格别致、式样新颖的建筑物,如城东路南侧的仿古式建筑。
建筑设备
民国时期,泥瓦匠使用的工具仅有泥刀、泥盘等;木工使用的工具也只有斧、锯、凿、刨、锤、墨斗、曲尺等,全凭手工操作。建国初沿用。60年开始引进并使用建筑机械,泥瓦工广泛使用打夯机、筛砂机、搅拌机、水磨石机、抹光机、震捣器、卷扬机、摆丝机、电焊机、水平仪、经纬仪等工具;木工广泛使用圆盘锯、带锯、轧刨、板刨、刨边机、凿孔机、开榫机等。架设工具改用钢管脚手架、井字架。1984年后,县建筑工程公司和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陆续添置一些施工机械。至1990年,这两个建筑工程公司计有各类机械设备75台,净值61万元,总功率1051千瓦。乡(镇)建筑公司也都拥有搅拌机、震捣器、卷扬机,抹光机、电焊机、圆盘锯等施工机械及水平仪、经纬仪、工具仪等仪器,基本上实现了除砌墙外的施工机械化和半机机械化。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