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新编《铜陵县志》,经十载砥砺,编纂告成,付梓出版,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且必将对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铜陵县自南唐保大九年(951年)设置迄新中国成立前,曾先后11次修志,有8次成书。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李士元、沈梅等编修《铜陵县志》8卷,是现存编修时间最早的县志(现各图书馆藏本是上海古籍书店1962年据宁波天一阁刻本的影印本)。另7部成书志分别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纂修本(已失传),万历十五年(1587年)熊尽臣、何自谦等纂修本(10卷,北京图书馆藏有胶卷),崇祯年间(1628~1644年)郑允升、张九方等纂修本(今无考),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刘日义、李士文等纂修本(8卷,上海图书馆有藏书),顺治蒋应仔重修本(今无考),乾隆十二年(1747年)单履中等纂修本(16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有藏书),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李青岩、史应贵等纂修本(14卷,现藏书单位较多)。新编《铜陵县志》集近、现代铜陵县况之大成,是社会主义第一代新方志。它的问世,是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领导分不开的,是和上级修志部门的关怀和指导分不开的,是和县内各有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分不开的,是和全体修志人员的辛勤耕耘和共同奋斗分不开的。
1982年11月,县委、县政府发出(1982)081号文件,决定成立铜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及其办公室,正式开展修志工作。县委、县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城关、大通、顺安3镇(后增加钟鸣镇)编写镇志,县直67个部门编写部门专业志,其它部门负责收集本部门资料,为编纂《铜陵县志》提供基础资料。1985年6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地方志工作会议,会后下发会议纪要,指出要在全县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修志的格局,要求各有关部门将修志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有分管领导,做到人、财、物“三落实”。至1986年,全县61个需修志单位绝大部分成立修志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修志人员110余人。是年5月,县地方志办公室由与县党史办公室合署办公改为独立办公并列入县政府序列,成为政府直属工作机构。县编委会主任、副县长黄传福多次召开各部门会议,布置、落实资料和县志规划、编纂工作。至1990年底,各单位共搜集资料2000余万字,有50个单位编写出部门专业志并打印成书,4个镇志亦编出初稿。1987~1990年,本县先后有26部部门专业志参加全省修志成果展览。县地方志办公室通过召开座谈会、寄发资料征集信、实地走访考察、派人到省市县图书馆档案馆查阅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珍贵的文字和口碑资料,为编纂《铜陵县志》打下良好的资料基础。
1990年10月,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充实方志办公室力量,调配了主编、副主编。1990年底,针对已收集的县志资料,县志办公室制定了县志编纂方案。县志篇目采用章节平行体,将“乡镇企业”、“矿业”等章节突出设置,使篇目的整体构思更具本县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篇目制定过程中,曾多次向省、市志办汇报和请教。为进一步突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铜陵县两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1991年县志办全体人员知难而上,将《铜陵县志》的下限由原定的1985年延至1990年,并再次向全县各单位征集1985~1990年的资料,使《铜陵县志》成为全省下限最近的志书之一。1991年3月份,开始撰写县志稿各专章。为了争时间、抢速度,同年10月份撰写人员集中到普济圩农场招待所进行分纂,历时1个月,10月底完成分纂任务。11月份开始总纂,由主编、副主编切块修改、交叉通改,再由主编统一修订后交付打印。1992年3月,县长唐世定主持召开编委会,就如何确保新编县志稿质量等问题作了部置,强调要把这件“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之事办好。4月,将《铜陵县志》评议稿发给县有关领导和单位评审。5月,召开《铜陵县志》稿评议会,邀请省、市志办领导、方志学专家、学者及邻县同仁等计80余人,对志稿作了全面评议。6月,综合领导、专家学者和本县各单位的评审意见,制订出《铜陵县志》稿修改方案,报省、市志办审定后即开展志稿修改工作。为确保志稿质量,县志办主任和主编、副主编集中至新桥矿招待所修改,历时1个月。在志稿修改过程中,实行编辑、副主编、主编三级负责制,做到责任到人、层层分解、层层把关,至9月底修改完毕。经县委、县政府和市政府、市地方志编委会审定后,于9月底将《铜陵县志》送审稿报至省地方志编委会审定。省、市两级经审定认为,《铜陵县志》稿政治观点正确、资料翔实、结构合理,符合新编志书的质量要求。1992年12月,省地方志编委会下发(1992)019号《关于同意<铜陵县志>公开出版的批复》。
《铜陵县志》在编纂过程中,编纂人员放弃节假日,含辛茹苦,朝夕笔耕,呕心沥血,精雕细琢,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县有关领导和编委会成员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悉心审稿并提出宝贵意见,县长唐世定、编委主任黄传福更是自始至终地关心、支持和帮助修志工作。县直数十个单位的百余名修志工作者,在工作任务艰苦、生活清苦的条件下,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为县志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专志资料。县保密委员会、统计局、档案局还分别对志书保密、统计数据、史实资料等进行审查把关。热心修志工作的城乡群众,主动上门,提出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1992年12月副县长裴云茹接手分管县地方志工作,对县志出版工作给予指导、关心和支持。应该说,这部县志是全县人民和修志人员共同奋斗的结晶。
《铜陵县志》的编纂,自始至终得到省、市地方志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1992年5月,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徐则浩亲莅铜陵县参加志稿评议会;省地方志办公室业务指导处处长晁文璧、编辑严希先后多次来县,审阅志稿,当面指导;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大钧、副主任李新民、编纂科副科长陈五强等更是随时来县共磋修志工作,给予精心指导;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孟庆惠专程来县帮助撰写方言专章。在此,我们一并深表感谢!
一县之志,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各行各业,编纂工作系统浩繁。新编《铜陵县志》在成书过程中,虽反复琢磨,屡易其稿,但由于编纂者水平有限,经验缺乏,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诚请读者纠讹批谬,补遗匡正。
铜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1993年5月
铜陵县修志机构及其成员
县政府分管领导
唐世定(1991.9~1992.12)
裴云茹(1992.12~)
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主任肖培成(1981.11~1984.5)
徐向东(1984.5~1987.6)
黄传福(1987.6~)
副主任(以任职时间为序)
孙运松方才贤徐宗督汪栋成马用杰翟秀成杨紫云陈小田张国启钱立华张正华高耀焕姚重年章功勋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传礼马龙道王金耕王导先开万春孔英华叶菊华史图炳
汤先有江思尧孙祥贵吴宗文陈绍周陈桥驿吴忠富汪振文郎永清郑永宏
姚国志胡永钊耿业丰夏禄长殷方文崔永寿章小平葛东革
主编姚重年(1987.6~1990.10)
章小平(1990.10~)
副主编何国靖程多红
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主任张正华(1982.6~1990.10)
姚重年(1990.10~1992.10)
章小平(1993.2~)
督导员张正华(1990.10~1993.2)
编辑丁介玉
资料员吴爱萍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