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83年5月,在洛阳召开的中国地方志规划会议上,把新编《黄山志》列入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中共黄山管理局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80)16号文件关于编史修志的要求和中国地方志出版规划,于1983年9月成立黄山管理局黄山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抽调三名干部(1984年7月调走一人),组成编修班子。
《黄山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3年10月,至1985年10月交稿至出版社,历时两年。由于中共黄山管理局委员会对此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吕秋山、副书记崔之康先后直接领导,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同志的热忱帮助,社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使之按期竣工。
编纂工作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编写阶段、修订阶段和审定阶段。实际工作,较原计划提前半年,于1984年8月完成初稿。初稿打印后,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全面修订。1984年9月,经省地方志办公室推荐,黄山志编纂委员会正式邀请史州同志为顾问,参加《黄山志》的修订审校工作。
参加初稿撰写的有刘秉升、汪斌、余明哲、汪深,以及谢平、蒋传华、方镜亮、江群、朱阿春、王振东、王观旺、孔繁良、梁师文、王莉彬、陈亚明、汪树枝、许建敏、李家东等同志。还特约吴昭谦同志提供了地质资料。志稿由刘秉升、汪斌同志统编,刘秉升任主编;汪根华同志负责摄影。摄影工作者袁廉民、郑昌嶷、陈谋荃、董青、陆开蒂、傅振欣、凌军、单家哲等提供了照片。朱峰同志绘制了黄山全图。刘尚恒同志为第二十九章《书目辑存》,提供了历史资料。
《黄山志》的编纂工作,始终受到各界关注。陆定一、严济慈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科学家从北京寄来题词;方志界老前辈朱士嘉教授,亲临黄山检查指导,并题词:“群策群力编好天下第一名山志。”峨眉山、华山、恒山、千山、鸡公山、九华山、天柱山等名山,以及景德镇、吉林省林业局、陕西省、湖北省等方志办公室的同行先后来黄山交流指导。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了审稿。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于1985年6月10日至16日,在黄山召开了新编《黄山志》稿评议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全国地方史志协会会长梁寒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陈元方,全国各大名山的代表,以及特邀的复旦大学黄苇、杭州大学仓修良、安徽大学林衍经等研究方志的专家、教授共50余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全国地方史志协会副会长董一博,给会议寄来了贺信和题词。安徽省副省长王厚宏,为会议作了小结。会后,史州、欧阳发同志,参加了研究修订方案工作。省地方志办公室业务指导处的丁剑等同志,也曾来山指导。安徽省地质局总工程师常印佛、安徽农学院副教授吴诗华、黄山气象站站长蒋有勇同志,分别审阅了地质、动植物、气象部分的稿件。书稿交至出版社后,又经反复修改校订,才有今天的面目。
本局各处、室、局,黄山气象站等驻山各单位,热情提供了资料。退休干部汪文田,写了五千余字的历史资料;朱泽同志赠张佩芳辑《黄山志》一册;郑淮舟、邢浩、江城等老同志,审阅初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对于一切给予我们支持、鼓励、指导的同志们,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的知识水平不高,此志缺点一定不少,敬请批评指正。
《黄山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上一篇:旧志序录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