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藻井共5口,均在化城寺内。光绪十五年(1889)建。其一称“大藻井”,在大雄宝殿正上方。直径440厘米,深170厘米,底部四面八方,环绕小斗拱一圈。八角部共雕饰8条飞龙,加藻井顶端1条飞龙和珠球,组成“九龙戏球”。藻井自底部向顶端分5层叠垒,第一层角部雕饰金花8朵;次下二层,雕饰祥云共16朵;余下二层,雕饰蝙蝠16只。至今完好,重新油漆。其二、其三位于大藻井两侧,直径均为300厘米,深均为170厘米。底部大方框与顶端小方框均以斗拱连接。其四,建于化城寺前大门殿上方。其五,建于化城寺二殿厅上方,四周镶画板一圈。此5口藻井是贵池县俗家弟子刘含芳等募建。

供桌其一,长525厘米,宽97厘米,高(含两端翘起部分) 180厘米。四脚雕饰“龙爪抓珠”。正侧面雕有“小和尚驮经”、“唐僧取经”、“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及祥云瑞鹤、八仙、法器等精美图案。装有玻璃罩护。桌面两端翘起,呈U型。1935年青阳人林恒山、林水云、刘本荣等雕作,置祇园寺大雄宝殿。

其二,长481厘米,宽90厘米,高148厘米。四老虎脚,正侧面嵌浮雕5块,刻“唐僧取经”和“二十四孝”人物故事。下配有花格子底盘,上雕饰“二龙戏珠”。1922年青阳人周鸿才雕作,置上禅堂大殿。

其三,长320厘米,宽62厘米,高74厘米。桌面两端翘起,四狮面虎脚。正面刻“唐僧取经”,两端刻“松鹤延年”、“凤踩牡丹”等精美图案。为近代檀木雕,置旃檀林大雄宝殿。

琉璃灯其一,高205厘米,半径为73厘米。八面体,每角上方配饰八仙人物像一尊,雕“老龙衔珠”为灯脚。内外共分3层,均雕配精美图案。正中通一绳挂玻璃吊罐,罐内置油为灯,终年不息。相传为清光绪间芜湖籍雕工制作,悬肉身宝殿塔前。

其二,高175厘米,半径为55厘米。八面体,每角上下方都配饰龙头。每角立柱一根,上雕盘柱老龙。内层八面皆雕饰精美图案。每面上方雕花板上均雕有“二龙戏珠”。悬挂于上禅堂大雄宝殿。民国年间青阳人周鸿才等雕作。

其三,规格、式样与上禅堂琉璃灯相同,悬挂于祇园寺大雄宝殿。

石狮1对,位于化城寺台阶两侧。一只戏球,一只携抱幼狮。均高164厘米、长75厘米、宽42厘米,底座高、长、宽均为
64、90、45厘米。相传为唐宋遗物。基本完好。

1对,位于十王殿遗址北,肉身殿八十一级台阶前。高、长、宽均分别为112、60、39厘米,底座高、长、宽均为33、68、42厘米。雕刻于清代。

1对,位于肉身宝殿前八十一级台阶顶端“磐石常安”长条石两侧,高、长、宽均为137、67、47厘米,底座高、长、宽均为36、69、 46厘米。雕刻于清光绪年间。

1对,原置九华山北麓无相寺门前,“文化大革命”中移置青阳县九华乡二圣村村民委员会驻地前。宋代雕刻。

1尊,存于九子岩净居塔前,雕刻于宋代。

1对,置五溪汪珊墓址前。高、长、宽均分别为200、110、45厘米,底座高、长、宽为50、114、48厘米。

石虎1对。高、长、宽均分别为150、70、40厘米,底座高、长、宽均分别为30、70、46厘米,原置汪珊墓遗址前,后移至观音殿前。清代雕作。

石人1对。高170厘米。其中一石人头部被砸损,存于汪珊墓遗址前。清代雕作。

石马1对。高长均分别为160、230厘米。一石马被击损一腿;另一石马鞍及腿部位均被损,存汪珊墓遗址前,清代雕作。

万岁牌1件。高、长、宽为110、50、13厘米。顶部镂刻“二龙戏球”,珠球上镌佛像一尊。两侧镂刻飞龙数条,中有牌位,上镌“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下方底座上镂刻“白马驮经”、“雄狮戏球”。是明代九华山僧人请工匠雕琢的祝寿牌,准备献给当朝皇帝,后因故未向京都朝贡。为优质花岗石镂刻而成。
上一篇:第一节 佛像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