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辉煌诗篇。“山水多奇踪”的皖南,使他沉醉,久久盘桓,其间他与“神采奇异”的九华山结下了千秋之缘。天宝十三年(754)冬,他应秋浦友人高霁(字暄之,隐居秋浦石门山桃花坞)和青阳友人韦权舆的邀请,聚会于九华山西麓的夏侯回堂。远眺松雪,九峰如莲花,顿生美名之情,即兴赋诗。于是共同谱写《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从此,李白“灵山开九华”的佳句与山名同辉。

天宝十四年(755),李白由金陵溯江赴浔阳。舟行至秋浦江面,遥望九华秀色,自然想起在青阳任县令的友人韦仲堪,特赠诗一首:“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诗人对九华山的景仰卧游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据历代《九华山志》记载,相传李白在友人韦仲堪的盛情邀请之下,曾一度卜居于九华山东崖的龙女泉侧,读书其中。宋代建有“太白书堂”。明代重建祠宇,又称“太白祠”,民国时期被毁。1988年在遗址动工重建“太白书堂”。

刘禹锡(772——843)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人。曾游九华,作有《九华山歌》,赞赏九华山的巍峨高大的形象与雄奇秀丽的景色,誉之为“造化一尤物”。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二年(828)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曾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任池州刺史期间,常于池州城的“九华门”、“九华楼”远眺九华山色,或登山游览,九华的陵阳、南阳湾、黄石溪、五溪等都留有他的足迹。他的《郡楼望九华》,将九华的秀丽风光与李白诗句的清新风格融为一体,大加赞美。此外还写有《登九华楼》、《登九华楼寄张祜》等诗篇。

宋齐丘(生卒年不详)字子嵩,一字超回,庐陵(今属江西)人,居洪州(今南昌市)。历任吴与南唐左右仆射平章事(宰相),曾受封“青阳公”。他在九华广胜山小钓鱼台北筑室而居,号“九华先生”。宋齐丘几度任相,又几度被罢,后在唐主的威逼下,含恨自缢于九华。僧民按其生前之意,将其居改为广胜寺。坟墓筑在山东麓的中心山下,山中“征贤寺”、“沉机石”是其故迹。

齐己(约863——937)晚唐五代诗僧。俗姓胡,名行生,益阳(今湖南益阳市)人。他出身佃户人家,幼孤,7岁即为当地的大沩山寺放牛,并在该寺落发为僧。后云游名山,居南岳,自号“衡岳沙门”。曾长期盘桓于九华山,与时称“咸通十哲”之一、隐居九华的郑谷唱酬颇多,历代《九华山志》、《青阳县志》均收录其诗作数首。

滕子京(990——1047)名宗谅。河南洛阳人。客籍青阳。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与范中淹同举进士。官司谏,被谪礼部员外郎,知信州又监鄱阳郡。后以葬父为由,请改调池州。在九华山隐居9年后,出知湖州、泾州。曾任殿中丞、天章阁待制。滕子京隐居九华,筑室于云外峰下,读书其中,称“九华山书堂”,后更名“谏堂山书堂”(早废)。著有《九华新录》,始作《九华山图》。宋隐士程太古曾将唐诗僧应物《九华山录》和滕子京《九华新录》刻为《九华总录》刊行于世。

1047年,滕子京卒于苏州,其子孙将其灵柩移葬于九华山金龟源,即今青阳县城东新河乡陇岗村双陪岭。滕子京墓址今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城人。宣城汉时称宛陵,故世称梅尧臣为宛陵先生,著作有《宛陵先生文集》。他游九华时,曾拜谒滕子京书堂,写有诗1首。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庆历年间进士。

王安石为人刚正,有矫世变俗之志。嘉祐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变法。变法失败后,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曾溯江而上,游览九华,写有《宿化城寺阁》二首、《题半亭壁》、《送僧游天台》等,诗中既描述了古寺环境的宁静幽美,又表达出他对寺僧款待的满意。他的另一首题为《答平甫舟中望九华》诗,为九华山平添了“雄奇”的一笔。

蒋之奇(1031——1104)宋学士。字颖叔,宜兴人。游九华山时,写有《游化城寺》诗。

苏辙(1039——1112)北宋文学家。字子由,号颖滨遗老。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写有《过九华山》诗1首。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温州乐清人。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中进士第一名,过九华作诗《望九华》(9首)。

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又字洪道,自号“平原老叟”,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曾为舒州太守。光宗时(1190——1194)封益国公、观文殿大学士。乾道三年(1167)和八年(1172)曾两度来池州,游九华,作有游记《泛舟山浙录》。

文天祥(1236——1282)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宋德祐二年(1276)任右丞相,瑞宗景炎三年(1278)抗元兵败被俘,在被押送大都(今北京)途中经池州,写有《过池州见九华有感》诗1首。

孛儿只斤·图帖睦耳即元文宗。在位期间(1328——1331)巡游江南池州,途经五溪桥,为九华山色所感,写有《道中望九华》诗1首。

萨都刺(约1272——1360)元代诗人。字天锡,号直斋。先世为答失蛮氏(穆斯林),世居雁门。泰定四年(1327)进士。官至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经历,晚年寓居武林(今杭州),著有《雁门集》。曾数游九华,写有《重过九华山》诗2首。

王守仁(1472——1528)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著有《王文成公全书》。

王阳明初游九华是在弘治十四年(1501),以刑部清吏司奉令审录江北,事竣绕道游九华山。曾在五溪行馆停留,题诗望华亭。

正德十四年(1519),王阳明与其弟子江学曾、柯乔、施宗道诸秀才同游九华奇山秀水,曾作《九华山赋》。与山上和尚周经结为知己。朝夕相聚,对弈和唱,在东崖石壁上手书有《赠周经偈》一首。相传“棋盘石”即是他与和尚周经下棋的石桌。

他仿效金地藏苦修模样,竟日宴坐于东崖峰头。其“东崖宴坐”处,被后人列为九华十景之一。

王阳明逝世后,其弟子及青阳县令祝增在化城寺西建堂纪念。正堂匾额题“勉志”2字,堂后建“仰止亭”,合称“阳明书院”,又称“阳明祠”。清末时书院被战火毁坏。

王阳明吟咏九华山的诗赋有50余首,清周赟辑为《王阳明先生九华诗册》,收入旧版《九华山志》。

湛若水(1460——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初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嘉靖十三年(1534),他的弟子们遵其嘱托,得到地方官员的赞助,在化城寺东(摩空岭下,伏虎洞西南)营建书院,手书“甘泉”2字勒刻于石,悬嵌在门坊上,弟子以师雅号命名为“甘泉书院”。湛若水来山讲学时,赋有《将入九华》诗一首。

甘泉书院在清咸丰年间被焚,今仅存故址与“甘泉”石刻。

汪道昆(1525——1593)明代诗人、戏曲作家。字伯玉,号太涵,安徽歙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曾游九华山,写有《望九华》诗。

汤显祖(1550——1617)明代剧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今抚州市)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游九华作有《宿九华山》、《滴翠峰》等诗。

邹元标(1551——1624)字耳瞻,号南皋,江西吉水县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顾学集》。曾游九华,作有《化城寺》诗。

他的七言古诗《登九华山歌》,极力赞美诗人李白与巍峨九华山的高大形象。其《重修阳明先生祠记》对王阳明先生的思想作了很高的评价。

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等。游九华山写有《咏九华》诗1首。

王思任(1574——1616)明代文学家。字季重,绍兴人。万历进士,曾任姑熟县令、九江佥事。晚明鲁王监国,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清顺治三年(1646),绍兴城破,绝食而死。王思任于万历二十年(1602)游历九华,写有《游九华山记》。

袁枚(1716——1767)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乾隆四年(1739),以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溧水、江宁等地知县。年四十告归,筑随园于江宁之小仓山,以读书著作诗文为事。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袁枚喜慕九华胜境,曾登山游览,“我亦三日留,了此游山债”,写下了《游九华山》、《宿五溪有怀亦苇上人》两首诗。

赵国麟(生卒年不详)字仁圃,山东泰安人,康熙进士,曾任安徽巡抚。乾隆间为文渊大学士。著作有《文统类编》、《学庸因知录》等。写九华的诗有《东崖杂咏》和《九华纪游》等。

施闰章(1613——1683)清初诗人。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安徽宣城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初授刑部湖广司主事。顺治十八年(1661),任江西布政司参议,分守湖西道。康熙时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转侍读,不久病卒。在诗坛上他与宋琬、严沅等人,以诗唱和,时人号称“燕台七子”。他的诗与宋琬齐名,故又有“南施北宋”之称。著作有《学余堂文集·诗集》。顺治十一年(1654)十月寻幽入九华,写有《游九华记》和《九华山寄池州颜太守》诗。

魏源(1794——1854)清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写九华诗有《九华山化城寺》(2首)。

周赟(1834——1911)字蓉裳,别号山门,安徽宁国人。清同治三年(1864)举人。曾任青阳、宿松县训导,官至徽州府教授。在青阳任职期间,主持纂修《青阳县志》和《九华山志》。他一生致力于汉语音韵学研究,著作有《蓉裳文稿》。

周赟诗画俱优,绘有《九华山水全图》,将九华名胜概括为“十景”,文图并茂。另作有《游九华》、《望江亭》、《青阳怀古》、《东崖夜坐怀古二首》、《晓发荷叶洲抵青阳校官任》、《青阳感怀》等篇都言及九华之胜。

周氏编纂的《九华山志》,是以往版本中资料最为丰富、内容较为完备的一种。

康有为(1858——1927)近代改良派领袖,后为保皇会首领。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光绪进士,授工部主事。清末(1922)曾游九华山,为华天寺题匾“华天禅寺”和“善居堂”,为华天寺的住持僧宽成所绘的兰花吊屏题诗酬答。

杨文会(1837——1911)近代著名佛教学者,号仁山,安徽石台县人。主办“金陵刻经处”,并办佛学研究会。著有《大地玄文本论略注》、《等不等观杂录》、《佛教初学课本》等。其刻经和著述讲学对中国近代佛教有很大影响。清末,曾游九华山。

周学熙(1865——1947)字辑之,号止庵,安徽东至人。系袁世凯的幕僚,1912年出任财政总长。1917年游九华山,经天然庵,称赞该庵为“东西首刹,得九华风气之先”。朝拜了百岁宫无瑕和尚肉身像,捐资修葺百岁宫。该寺梁上镌有其名字,至今尚存。

高鹤年(1871——1962)居士。江苏人,建国后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民国八年(1919)游九华山,写有《九华山游访记》。

许世英(1872——1964)字隽人,安徽至德(今东至县)人。民国十至十二年(1921——1923)任安徽省省长,后任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委员长。1923年游九华,在吊桥(翠云庵)下岩壁上题刻“江南第一山”5个大字。

蒋维乔(1873——1958)居士。字竹庄,自号因是子,江苏武进入。曾任江苏教育厅厅长,著有《中国佛教史》(上、中、下三册)。 1928年8月曾游九华山,写有《九华山记游》。并对九华山的地质、气象等作了考察。

张大千(1899——1983)著名画家。原名爰,号大千。四川内江人。曾于1927年游览九华山,画“阿罗汉”赠与镇巅和尚。画今存于“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内。

其弟张善开亦游过九华山,与画僧宽成为友,今文物馆藏有其《对虎图》、《白猿图》画两幅。

太虚(1889——1947)近代名僧。俗姓吕,本名淦森,法名唯心,别号悲华,浙江崇德(今并入桐乡)人。幼年随外祖母朝礼九华、普陀等名山,对佛教发生兴趣。1904年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出家。同年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曾倡导佛教革新运动。在近代佛教文化教育事业方面有所贡献。1929年来九华,瞻仰地藏肉身塔,兼作佛教考察。

土登嘉措西藏十三世达赖喇嘛,于1931年10月朝礼九华。

圆瑛(1878——1953)近代高僧。名宏悟,别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俗姓吴,福建古田人。19岁于鼓山涌泉寺出家。20岁受具足戒。30岁始讲经于闽、浙、京、津等地,远及南洋。1929年与释太虚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连任7届会长。抗日战争期间主持上海园明讲堂。曾组织僧侣救护队、难民收容所,并赴南洋募集经费援助抗战。1953年6月被推为建国后中国佛教会首任会长。同年9月在宁波天童寺圆寂。著有《圆瑛法汇》。

1933年,圆瑛从宁波来九华,参加祇园寺受戒法会,充任教授,九华山佛学院的开办亦得其助力。他在上海时还积极赞助建造东崖幽冥铜钟。1947年,他同慧真、义方等人募施资助兴建广济寺。1953年春,圆瑛汇款110万元(建国初人民币)救济九华山年老体弱僧尼。同年夏,全国佛协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经他提议,九华山代表释义方被选为理事。

白圣(1904——1989)现代名僧。湖北应城县人。少依陕西耀县大香山观音道场龙崖和尚出家,法名东富,字白圣,号洁人。 1937年夏,承浙江宁波七塔寺圆瑛悟禅师法绪,嗣为临济正宗四十一世,另得谱名戒光。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楞严专宗学院教务主任,兼上海市佛教分会理事长。1948年应林子青等居士请,赴台北住持十普寺。1981年在台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僧伽大会”上,被选为世界佛教僧伽会会长。1989年4月3日圆寂于台北市临济护国禅寺,世寿85岁,戒腊68,法龄52。

白圣与九华山两次结缘:民国九年(1910)17岁时,值九华山心安寺智妙师至应城县劝募,便欲随之出家,唯扼于父兄,未克果愿。翌年趁机遁出,投奔九华。途中巧遇龙崖法师,求其指点,行抵九华,借甘露寺土地祠为之落发,度为侍僮。当时正值祇园寺开坛传戒,于是从祇园寺妙参律师得戒,又依智妙师参修。后智妙师嘉其慧黠,命往扬州高旻寺投来果禅师深造。

抗日战争期间,白圣在上海闻知九华山祇园、心安诸寺,因日军封锁、轰炸,道粮为之中断。为了疾募净施,他问关赴难,途中屡遭劫扰,均以机智得免,山中僧侣始赖以解困。

虚云(?——1959)近代高僧。俗姓萧,初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原籍湖南湘乡,生于泉州。1883年至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并从妙莲和尚受戒。1898年,月霞法师来九华翠峰寺办华严道场(大学),虚云亦在此学习。民国初年又巡礼九华,曾隐居九华山狮子茅蓬,写有《九华天台山》、《栖茅九华》等诗10余首,收入其著作《虚云和尚法汇》中。

1953年,虚云被推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晚年住持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其禅功和苦行为国内外所推重,是近代中国禅宗代表人物之一。

弘——(1880——1942)近代高僧。俗姓李,名叔同,别号息霜,法名演音,亦称晚晴老人。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18年出家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同年于灵隐寺受具足戒。1928年入闽,曾创设“南山律学院”,弘扬南山戒律。1934年,朝礼九华,并应山僧之请,为《地藏菩萨垂迹图》10幅题赞,刊行于世。

毛福梅(1882——1939)蒋介石前妻,蒋经国生母。信仰佛教,吃白衣斋(初一、十五吃斋)。1935年,由南京乘车到青阳,休息片刻后,改乘轿上九华山,住新龙庵三楼。毛氏在九华山朝拜了主要寺庙,做了一堂“千僧斋”,并为寺庙和僧尼结缘,赠每个僧尼1双力士鞋,2元银币,1件衣料,共结缘力士鞋1000多双。毛氏在住地新龙庵立了一块“诞生牌位”,雕有龙凤,“文化大革命”时被毁。

林森(1868——1943)抗日战争前曾任国民政府主席。字子超,原名天波,福建闽侯人。1935年夏,由安徽省政府主席刘振华陪同,在九华山游览3天,住祇园寺,瞻仰了天台正顶,并与僧人合影留念。

唐式遵国民党第二十三集团军司令。抗日战争期间,约 1942年8月间驻防九华,住祇园寺。在祇园寺后石壁崖上刻有“固我山河”四字,楷书,每字长宽各134厘米。

海灯1957年秋冬之交来九华,住九子岩,向僧尼讲《地藏经》。又于1979年来九华,住旃檀林,结缘600元;在肉身宝殿作“一指禅”倒立武术表演,受到九华僧尼的热烈欢迎。

喜饶加措(1883——1968)著名藏传佛教学者。青海省循化县人。建国后,曾任青海省副省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1959年6月20日朝礼九华并考察佛教工作,6月23日在祇园寺大雄宝殿讲经,向僧尼进行爱国、爱教教育,听众达150余人。

赵朴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1961年来九华山考察,了解僧尼生活和寺庙管理情况。九华山对外开放以来,多次在京接见九华山佛教代表,并分别为“九华山佛教协会”、“九华山历史文物馆”、《九华山志》题额、题签。

懒悟(1900——1969)画僧。名奚如,俗姓李,河南潢川人。初出家于潢川远峰庵,1927年就读于闽南佛学院。后游杭州,遍参江南高僧大德。曾东渡日本研习佛学。1931年住安庆大士阁。抗战期间避乱舒城紫蓬山。1945年住持合肥明教寺。1947年,返安庆迎江寺。建国后,复移居明教寺。先后任全国佛协理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69年10月在合肥市月潭庵圆寂。

懒悟素爱山水。青年时代始学画,初学石谷,继追石田,工力既绝,自成蹊径,点染烟云,常于无意中得之。本世纪四十年代曾多次朝礼九华,与义方法师相友善,尝居东崖寺、天台地藏禅林,写生作画。1964年又重游九华,辑有一本九华写生画册,著名画家陈半丁题签:“九华胜览”。

1981年10月,安徽省有关部门遵其遗愿,为他在九华山建塔立碑,与义方法师的舍利塔同置于天台峰东南侧。

李可染画家。1978年夏来九华游览,并写生作画。为九华山管理处画《牧牛图》一幅,赞誉九华山凤凰松为“天下第一奇松”。

王冶秋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1978年秋来九华山考察文物管理工作,同佛教代表进行了座谈。

万里在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时,于1978年秋来九华山视察,提出“九华山要有退粮还林的设想”。

陈复礼香港著名摄影家。1978年秋来九华山游览,并拍摄“九华劲松”、“凤凰松”等风光照片,先后在《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上刊登。

谢晋著名电影导演。1979年来九华山拍摄《天云山传奇》。著名电影演员仲星火、王馥荔亦随同来山,先后在三天门、肉身殿、甘露寺、闵园等地拍摄外景。

曹禺著名戏剧作家。1980年来九华山游览。

张劲夫在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时,两次来山视察。1980年 4月19日第一次来山,听取了九华山管理处关于本山总体规划的汇报,并就九华山的规划和资源保护问题作了指示。1981年8月 2日第二次来山,迎候国家旅游局局长韩克华,住东崖宾馆。3日游天台,并留诗1首。

应行久美籍华人,美国美东佛协总会会长。1980年4月27日朝礼九华。

任质斌原国家文物局局长。1981年来山考察,并拨款10万元维修化城寺。

韩克华国家旅游局局长。1981年8月2日来九华山考察,宿东崖宾馆。参观了天台、闵园等主要景点,提出:九华山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很有发展前途,可以列为全国重点对外开放的旅游区。

黄镇中顾委常委。在任文化部部长时,于1982年来九华山考察,由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张恺帆陪同,宿旃檀林花厅,游览了闵园、百岁宫和九华街等景点。1987年再次游览九华山。

杨建侯画家。1982年来山游览,并为九华山管理处作画。

华国璋摄影家。1981年、1982年两次来九华山,前后逗留一个多月,拍摄了大量的九华风光照片。其中12幅作品被《九华游览图》和“九华山历史文物馆”选用或收藏。

赵仓璧原公安部部长。1983年1月来九华山考察,宿东崖宾馆。

王丙乾国务委员,财政部部长。1983年来山考察,听取了九华山管理处的汇报,认为九华山有对外开放的价值。财政部当年拨款50万元,维修化城寺广场等设施。

严济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3年来九华山视察,钱临照、杨海波等陪同,参观了九华街主要寺庙,并在化城寺历史文物馆内题诗留念。

周子健原中共安徽省委书记。1983年偕夫人来九华。严佑民(原安徽省委副书记)夫妇等陪同,游览了九华街主要景点。

周扬原全国文联主席。1984年来山游览。

宏船新加坡光明山普觉寺住持,曾任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世界僧伽协会副主席。1984年来山朝礼,亲身感受到中国的兴盛与宗教信仰自由,表示回去后要教育弟子经常来九华朝圣。

横山龙雄日本高知市市长。1984年11月24日,率高知市友好访华团一行30人来九华山,住东崖宾馆。25日游览了九华街主要景点,并摄影留念。横山龙雄市长赞美“九华山是中国的佛教圣地,也是芜湖的宝地,这个宝地为我们和芜湖市友好往来增添了新的神异色彩”。

宋文治画家,江苏书画院院长。1985年来山游览。

王个画家。1985年来九华山游览,并为九华山管理处作画。

黄养辉书法家。1985年夏来九华山游览,并题签留念。

吴青霞女画家。1985年来山游览,并为九华山管理处作《鲤鱼横向》国画1幅。

钱君匈画家、书法家。1985年来山游览,并作画、题字留念。

赖少其原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书画家。1959年、1978年、 1980年、1985年4次来九华山游览和写生作画。1985年在本山作九华风光国画多幅,捐献给国际红十字会所属的残疾人基金会。

唐云画家。1985年来九华山游览。

杨纪珂在任安徽省副省长时,于1985年4月来九华山,参加“九华山旅游学术讨论会”,发表了重要讲话。

高醇芳海外知名人士,法籍华人。1985年9月底,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取道来九华山游览,宿东崖宾馆。参观了九华街、闵园等处景点,称赞“九华山是人间天堂,又是天上人间”。

阿尔布雷布特博士,联邦德国下萨克森州州长,1985年3月20日偕夫人海蒂·阿德勒一行27人来九华山,游览了九华街,参观了文物馆、肉身殿、旃檀林、百岁宫等,称赞“九华山是座神奇、秀丽、幽静的佛山”。

崔乃夫民政部部长。1985年4月26日下午来山考察,安徽省副省长孟富林陪同。一行15人,住东崖宾馆。次日参观游览后,于下午离山。

刘国松台湾画家。1986年10月来山游览。安徽省美术协会主席、画家鲍加陪同。

孙穗芳海外知名人士、孙中山孙女。1986年10月26日来九华山游览,参观了九华街主要寺庙和景点,并向有关寺庙捐了款。佛教协会为她在化城寺放生池举行了放生仪式。她为《九华山志》题签“博爱”2字。

柯蓝诗人、散文家。1986年8月来九华山游览,参观了九华街主要景点。闻佛寺钟声有感,即兴挥笔题词:“用朝圣者的坚贞去创造现实,如果你不辜负生活,生活就不会辜负你”。

吴印咸摄影家。1986年来九华山游览。拍摄九华山佛事活动和风光照片,向九华山管理处赠送《吴印咸画册》。

石少华摄影家。1986年来山游览,拍摄九华山风光和佛教名胜照片。

江平中共中央统战部顾问。1986年来九华山考察,参观了三项佛事活动(即仁德方丈升座,祇园寺佛像开光、传戒),召开有关人士座谈会。

王郁昭原安徽省省长。1985年和1986年两次来九华山,参观了有关景点,访问了个体工商户,了解农民办旅游的情况。

刘旦宅画家。1986年10月来山游览,并题签留念。

广洽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会长。1986年来九华山朝圣,参观重要景点和寺庙。对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表示赞赏,称赞“九华山确是佛教徒向往之地”。

邓力群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6年6月16日来九华山视察。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徐乐义、宣传部长牛小梅、芜湖市委副书记陈光琳等陪同,参观化城寺、祇园寺,视察东崖宾馆、九华镇、工艺厂、商店和个体旅社,接见九华山管理处负责人和佛教协会会长仁德,游览了回香阁、百岁宫。临行前,与九华山管理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并为新修《九华山志》和东崖宾馆题字。

娄师白画家。1986年10月来山,并为九华山管理处和佛教协会作画。

刘宁一原全国总工会主席。1986年7月15日来山游览,一行14人宿东崖宾馆。参观了九华街有关景点,并为管理处、宾馆等单位和有关同志题字留念。

六小龄童即章金莱。京剧演员。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1986年7月18日随《西游记》摄制组来九华山拍摄外景。该摄制组40余人,宿东崖宾馆,先后在上禅堂、肉身殿、化城寺和琵琶形等处拍摄、工作20多天。

王忍之中共中央宣传部长。1986年8月2日来九华山考察,一行4人,宿东崖宾馆。

朱仲丽作家,著有《江青野史》等。1986年8月20日,在芜湖市参加王稼祥铜像落成典礼后来九华山,由安徽省顾委副主任侯永陪同,参观了九华街主要景点和寺庙,并题词“灵秀九华,东南第一”留念。

邹竟蒙国家气象局局长,1986年10月18日来山考察。

浦安修知名人士。1986年11月2日,由芜湖市副市长胡培英陪同,参观九华街主要景点。

任务之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1987年春,由合肥来九华山视察,参观九华街主要景点和寺庙,召开佛教代表座谈会,对僧尼和寺庙管理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谷牧国务委员,全国旅游协调小组组长。1987年5月19日由黄山来九华山。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卢荣景、副省长孟富林、芜湖市委副书记陈光琳、市长赵衡蘧等陪同,宿东崖宾馆。参观肉身殿、化城寺、祇园寺等重点寺庙,游览回香阁和百岁宫,并为管理处题词:“改革开放,振兴旅游”,同管理处负责人和部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次日下午3时离山去芜湖。

田纪云国务院副总理。1987年9月23日由合肥来九华山视察,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李贵鲜、省政府副省长宋明、芜湖市市长赵衡蘧等陪同,宿东崖宾馆。24日早饭后由宾馆乘车到上闵园,游览中闵园、回香阁、百岁宫、祇园寺等景点,参观了九华街化城寺,在回香阁访问了个体户胡秀全。为九华山管理处题签:“灵山秀水”,并同管理处负责人及部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24日下午离九华山去黄山。

李贵鲜中共安徽省委书记。1987年9月23日,偕夫人陪同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来山,宿东崖宾馆。24日为管理处题签:“九华竞秀”。

张恺帆原安徽省政协主席。于1982年、1984年、1987年3次来山,多次为九华山题签留念。

圣一香港宝莲寺住持。自1979至1987年每年来山朝圣1次。1982年在九华山祇园寺讲经1个月。

侯宝林相声演员,语言艺术大师。1987年10月25日带领喜洋洋相声艺术团一行21人到九华山,参观了文物馆、肉身殿等,并同九华山管理处有关人员合影留念。

乔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1988年5月15日来九华山视察,并签名留念。次日上午离山。

卢荣景中共安徽省委书记。1987年5月19日和1988年5月15日分别陪同谷牧、乔石来九华山视察。

刘海粟著名画家、艺术大师。93岁高龄第10次上黄山作画期间,于1988年9月22至27日游览了九华山,作油画《肉身殿》和国画《凤凰松》各1幅,并为“九华山太白书堂”题额,为《九华山志》题签。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