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鸿勋(1886~1951)原字毅生,后改干臣,大理生久村人,白族。少聪颖,十九岁时,即考中了秀才。当时清政腐败,外侮频繁。有识之士,自觉地为了国计民生,纷纷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便是其中之一。“入学”(考取秀才叫入学)后,曾对杨范修(与董同榜,笔者先君)说:“现下中原板荡,正是男儿报国之时,你走教育的道路,我却要投笔从戎。虽然分道扬镳,但结果是异途同归”。遂赴昆明。先进体操学堂,学堂的监督系杨振鸿——云南辛亥革命先驱。在其影响下,参加了同盟会。囚杨在校中宣传革命,控诉云贵总督丁振铎,为丁忌恨,调杨为滇西腾越厅西防巡防营第四营管带。杨离开学堂时“带领体操学堂学生董鸿勋、徐进等人同去”。到了腾越,在杨振鸿的领导下,继续进行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活动,发展同盟会组织的工作。由于宣传组织工作过于暴露,在1907年,杨被迫离腾赴日本,董鸿勋亦回昆明。在1909年秋季,考入讲武堂,编在丙班第一队。“学校继又开设特别班,选收优秀学生”。董鸿勋即参加了这个特别班。后提前毕业,分发到驻北校场的七十三标当排长。
1911年下半年(辛亥),武昌起义,各省纷纷响应。昆明地区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旧历九月初七日,蔡锷、唐继尧、李鸿祥、谢汝翼、张开儒、雷飙、刘存厚等在七十四标管带唐继尧公馆中酝酿起义问题,还有讲武堂特别班学生和排长董鸿勋、杨蓁,邓太中、范石生等二十余人。商议起义时间、战略。最后决定初九日夜间九点钟发动。
九日下午,蔡统领(锷)发令:李参议官(根源)率步兵七十三标,由北校场向省城北门及东门一带进攻……李参议官根源遂率第二、三营李鸿祥、刘祖武等向城垣急进。时九时半,约期末至,讲武堂生未来开城。黄毓英、蒋光亮、杨秀林、董鸿勋、卢涛等搭梯攻城。董鸿勋奋不顾身,手持小枪战刀,冒着枪林弹雨,抢先登城。九时三十分攻入北门”。云南讲武堂丙班生接应,继攻制台衙门。战况激烈,死亡较大。“幸两级师范学堂,有董鸿勋、马为麟死守,射击钟(麟同)军侧面,李军终得不放弃军械局,时已夜十二时矣。
1915年12月25日,震惊中外的护国战争在昆明首先爆发了。由于形势的紧迫,蔡锷、唐继尧等人立即进行反袁战争的紧急部署。12月17日,李烈钧、方声涛、龚振鹏等人到达昆明后,唐继尧召集云南军队将领张子贞、刘祖武、罗佩金、顾品珍、赵又新、黄毓成、杨蓁、董鸿勋、邓太中等和李、方、龚等于忠烈祠讨论护国部署。在原拟的军事计划的基础上,商讨了行动步骤,作出了调遣军队等四项计划。
12月20日,在蔡锷、唐继尧的主持下,举行了准备起义的第四次会议,齐集昆明的各派反袁人士和云南军政人员,决定紧急行动。
12月22日,又举行了起义前的第五次军事会议,起义者们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宣誓仪式,“歃血为盟”,共39人,董鸿勋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他担任了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所领导的第二梯团的第三支队长。奉命在梯团长赵又新的率领下,与何海清支队攻取泸州。
1916年1月中下旬,护国军在蔡锷率领下向四川进军。先头部队董鸿勋支队1月26日抵达毕节。刘存厚先后派杨必胜、李良材等到毕节与护国军联络,告以刘存厚决定响应护国起义。并商定待护国军进入川境,两军假作对垒,刘军诈败而退,我军即步步尾追,待抵泸州,两军一合,直捣泸城。距刘电泄漏,川中有备,不克依计而行;刘部乃于2月2日在纳溪宣布独立。董鸿勋率领护国军第三支队兼程前进。1月29日抵达川、滇,黔三省接界的赤水河。……2月4日到达纳溪。与刘存厚会师后,共同商订了进攻泸州的作战计划。董、刘两军为攻取泸州,决定由西、南两路分进合击,先夺取沪州南岸的兰田坝,扫清长江以南之敌,控制南岸作为前进基地。董支队由纳溪向东南绕牛背石、南寿山,迂回抄袭兰田坝。2月5日晨,两路同时出发。刘军邓锡侯支队从纳溪前方马鞍山阵地出动,进十余里即与敌军遭遇。一路攻击前进。至黄昏逼近兰田坝,敌人退入工事固守。董支队向兰田坝后山之敌发动猛烈进攻,冲入敌阵,敌人全线后退,董军胜利攻占兰田坝。刘军陈礼门、邓锡侯进攻亦得手。北军大溃,纷纷夺船渡江,逃往北岸泸州城内。敌军渡江时,又遭到董、刘两军射击。护国军董、刘两部在攻取兰田坝战斗中,以阵亡8人,伤10余人的代价,毙伤敌军数百人,扫清了南岸之敌,控制了进攻泸州的前进阵地。
2月7日,董鸿勋、陈礼门和邓锡候在兰田坝,商订了进攻泸州的具体计划。……刘军邓锡侯、田颂尧两部配合董鸿勋支队,组成了渡江攻泸部队,由董鸿勋指挥。陈礼门率领炮兵,在兰田坝后山月亮岩一带列放。断续炮击城内敌军熊祥生旅及制高点忠山、龙透关等地。威慑敌军,掩护董鸿勋部由太安场渡江。
2月8日,太安场附近江面大雾弥空,遮掩着长江水面。董鸿勋派兵向下游合江方面警戒,以炮兵在渡口后方列放掩护,以本支队两营作为先头部队,趁晨雾未散,迅速渡过长江。护国军登上北岸,从两侧包抄进击敌军固守之大龙山高地。……第二营营长董鸿铨率领3个步兵排,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向敌阵,夺取了大龙山高地。2月9日,董鸿勋军向前推进十余里,进攻罗汉场,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最后突破了敌人的防线,迫使敌人退守小市。护国军董支队逼近小市,隔着沱江口,和仅相距数百米的泸州城对峙。
2月9日,敌军突由泸城潜师渡江,袭击月亮岩,守军猝不及防,相率退却,陈礼门愤极自戕殉职。
2月10日,由于陈礼门所守阵地被敌军攻占,董鸿勋率领的攻击部队,孤悬江北,处于敌人的反包围之中,形势危急。董乃被迫率领所部,于2月11日夜间,由原路渡江退回太安场。12日,董又组织本支队及刘存厚军邓锡侯、田颂尧部,-兰田坝、月亮岩,和敌人数次交锋,虽一度击退敌人,却未能根本扭转局面。接着,受到敌人包抄袭击的炮兵连阵地失守,大炮损失。加之,连日激战,极度疲劳,损失惨重,与纳溪刘存厚总部的联接断绝,护国军主方又尚未赶到泸纳地区。董鸿勋乃指挥邓锡侯、田颂尧部经牛背石转往纳溪与刘存厚总部汇合,自率第三支队,于2月12日夜间退守纳溪东南城外。
董鸿勋以一个支队的兵力,脱离蔡锷总部的指挥,在远离主力部队的情况下,孤军深入,护国军主力部队的行动迟缓,未能及时增援。因此,董支队胜利渡江后,遭到优势敌人的反扑,后援不断,友军刘存厚部又麻痹大意,董支队孤军无援,腹背受敌,虽竭尽全力,左冲右突,奋力死战,仍未能夺取泸州,功败垂成。
2月14日晨,敌军主力部队田树勋旅,已经窜至丰乐场(牛背石),迂回到护国军阵线的侧后,并于午前推进到高洞场,与董鸿勋支队遭遇。敌人依仗其兵员众多的优势,压向董支队,虽经顽强阻击,仍越过了高洞场,逼近董支队的双合场阵地。下午二时,董鸿勋支队和田树勋旅,在双合场的小河两岸展开了激战,董军隔河抗敌,敌人以其密集的火力压制董军,强行渡河,董支队发起猛烈冲锋,敌人大量落水而死。敌军几次强渡,皆未能成功。战到天黑,董支队坚守住了双合场阵地。
“2月15日晨,护国军照预定的攻击计划,分别出动。……敌人在护国军三面环攻之下,势遂不支,纵火焚烧了一些民房以后,回窜双合场,又遭到双合场的董鸿勋支队拦阻猛击”。由于伤亡过重,队伍亟待整顿,蔡锷任朱德为第三支队长,接替了董鸿勋原来指挥的第三支队”。
30年代后期,董老脱离宦海,孑然一身,息影家乡,笃信佛教密宗。青灯古佛,度其晚年。其人豹头环眼,目炯炯有光,俨然赳赳武夫之貌,而于文学造诣,却又锦绣珠玑,有《望夫云歌》古风百咏,哀艳悲切,情意缠绵,一时传涌人口。为人落魄不羁。性嗜酒,每日午后必饮,饮辄醉。由于无恒产,以教学薪俸度日。解放前,曾一度担任上末村小学校长,其名片上衔为“-军咨局顾问清碧乡小学校长。”笔者曾问之:以董老方家,何以如此不伦不类?则笑而不答。是否其胸中有块磊欤?董老解放后住昆明西山华亭寺,1951年以“居士”终于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