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桂质廷(1895~1961年),江夏人。青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4年由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保送美国留学,先后获耶鲁大学物理学学士、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相继在北京协和医院、长沙雅礼大学、沈阳东北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任教。
1930年任武昌华中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当时中国内地磁测量工作多由外国传教士垄断,为打破地磁测量受制于人的状况,从1931年起,桂在获得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地磁学部资助后,不辞辛苦,利用节假日对全国各地进行地磁巡测和研究,系中国从事该项研究工作第一人,为日后中国地磁现象的独立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1935年应邀赴美卡内基研究院短期工作,对“极区磁扰日变化与经度的依赖关系”课题发表研究结果。1937年在华中大学首创中国空间电离层常规垂直探测工作,观测结果表明,武昌上空电离层F区电子浓度大大高于根据纬度效应所预计数值,引起国际电离层科学界的广泛重视。1939年受聘于国立武汉大学,先后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系主任。1943年访美,1945年回国,带回一部当时最新式手动电离层垂直观测仪,并于1946年1月1日零时开始连续观测,正式创建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撰成关于1948年5月9日日全食对武昌电离层的影响及有关SP电流系的论文,辅导学生撰写《关于F2层临界频率受地磁控制而形成赤道异常》的系列论文、通讯,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1949年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地球物理研究学报》特聘他为,与各国权威学者共同组成部。
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参加上海徐家汇天文台电离层观测仪检修,设备报废后,领导武汉大学有关部门承接复制设备工程,1952年完成,运送上海投入运转。1954年负责高空物理学研究,于武大校内建立地磁台。1955年被聘为中国地球物理所兼职研究员,确定将“电离层与电传播”作为武汉大学地球物理的主要研究方向。领导筹建武昌电离层观测台和武昌地磁台,曾连续作出近3个太阳活动周期的正规记录。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任湖北分会副主席。同年当选为武汉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连任第三、四届代表。1957年被中国科学院聘任为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国家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著作有《地磁及电离层电波传播》等。
上一篇:吴天保
下一篇:任叔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