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程善之(?~1942),原名庆余。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扬州。报人。曾执教于扬州中学,教授历史。他接触维新派和孙中山民主革命等新思想,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常有反清言论,成为清朝地方官吏侦查的对象。民国初年,受聘担任同盟会在上海创办的《中华民报》的副刊,并撰写小说。同时参加当时的革命文学社团组织南社,与南社成员柳亚子、胡朴安等人相知较深。民国2年(1913年)“二次革命”时,程善之受聘为孙中山大元帅府的评议,追随孙中山讨伐袁世凯。讨袁失败后,在扬州美汉中等学校任教,先后2次固辞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等职。民国17年10月1日《新江苏报》在镇江出版,程善之为该报主持笔政多年。他当时住扬州埂子街,每日报纸送来之后,立即阅读国际、国内和地方新闻,然后撰写时评1篇,由《新江苏报》社派专人到扬州取稿付印。他的时评文章笔锋犀利,渐受读者注意。《新江苏报》属于民营报纸,发行数曾达25000份,超过当时也在镇江出版的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的《苏报》、江苏省政府的《江苏省报》等官方大报。“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常常慷慨陈词,力主抗日。在国难当头民众抗日呼声日高之际,有闲阶层依然出入于茶馆、酒肆,牌声曲声相和,他对此曾感慨系之,大声疾呼:“大概要丢一颗炸弹,才能炸醒此辈醉生梦死之人。”民国26年,《新江苏报》在镇江沦陷前迁苏北,次年于泰州继续出版。程善之虽已年高体弱,但仍随报社迁徙。后泰州岌岌可危,《新江苏报》在上海租界出版地下油印报,他亦转至上海,以苏北日军军事动态供应上海抗日报纸。民国3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沦陷,《新江苏报》拟迁往张渚出版。他随行途经常州时,因脑溢血突发病逝。遗著有《宋金战记》、《四十年闻见录》、《清代割地谈》、《印度宗教史论略》、《讴和室诗存》等。
上一篇:马士杰
下一篇:王柏龄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