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刘秉鳞(1891~1956)
刘秉鳞,又名炳麟,别号南陔,笔名刘陔,长沙人,光绪十七年(1891)生。宣统元年(1909)^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后转大学预科,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湖南高等商业学校任教。次年,他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任馆员,加入傅斯年、罗家伦等人组织的新潮社。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先后发表了《马克思传略》、《劳动问胚是什么》等文章。1919年刘秉鳞担任中国公学大学部教务长,次年赴欧留学,先人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班,1922年转德国柏林大学经济系研究员班,1925年回国任上海公学大学部教授兼商学院院长。
他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即潜心于财政经济学的研究,在《新潮》杂志发表了《经济学上之新学说》、《分配问题》等论文,又写成《经济学原理》一书。该书综合西方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吸取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观点,从生产、流通、分配等方面对经济学基本原理作了系统的阐述。该书还着重分析了中国社会生产不发达、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西方国家那样的“竞争自由”,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书籍之一。
同时,他还翻译了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的《财政学大纲》一书,并结合中国实际专门写了《中国租税史略》一卷附于书后。该卷概述了中国自唐虞三代后,租税发展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较好的参考书。
1925年刘秉鳞从欧洲留学归国后,著述更勤,先后写作并出版了《各国社会运动史》、《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史》、《李嘉图经济学说及传记》、《亚丹·斯密经济学说及传记》、《李士特经济学说及传记》等专著,写了《中国古代财政小史》、《亚丹·斯密》、《李嘉图》、《公民经济》等小册子,翻译出版了英国马沙的《分配论》和苏联莫托洛夫的《俄罗斯经济状况》等书籍。所著《各国社会运动史》,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论进行了初步介绍;《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史》不仅记述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发展和变化的情况,而且详尽地记述了英国、德国、美国、俄国以及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
1926年他任上海商务印书馆部主任,后到武汉大学任教。
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召开财政会议,他以专家资格参加了会议,次年又参加了国民政府工商部工商法规委员会制订工商法的工作。1937年后他任武汉大学商学院院长,1940年7月被教育部定为部聘教授。
解放战争时期,刘秉鳞对进步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破孩”的反蒋-深表同情。1949年武汉大学“六一”惨案发生后,他身为代理校长,为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他继续担任武汉大学教授兼法学院院长,1950年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院系调整后他任武汉大学经济系编译室主任。
1956年6月,刘秉鳞病逝于武汉大学。其未完成的遗著《近代中国外债史稿》,1962年由三联书店略加删节出版,是研究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上一篇:郑守谦
下一篇:周凤九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