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刘善泽(1885~1949)
刘善泽,字腴深,晚号天隐,浏阳县大瑶长口瑕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生。幼聪颖,4岁就读,10岁能文,14岁能诗,18岁补县学生员,援例入成均,授训导。同邑名宿李雨亭嘉其早慧,以女妻之。刘善泽尤精经传注疏之学,曾与湘阴郭复初编修立约,合疏小戴记,以补乾嘉诸儒新疏之缺。不久郭氏殁,他乃漫游四方,经历既富,学业益进,尤好为古近体诗,遍读汉魏六朝及唐宋诸家,诗风雄横兀傲,自成一格。孙雄编纂《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他选为“同光十子”之一,与袁昶、陈三立、樊增祥、郑孝胥、黄遵宪等齐名。杨树达推崇他是“湖外诗人第一刘”;北京书画大师溥心畲称其“诗近中唐,上溯汉魏,悱恻抑塞,多风雅正始之音”。民国初年,他与湘中名宿王闽运、曾重伯、袁绪钦、程颂万及方外著名诗僧海印等结“碧湖诗社”于开福寺,王闽运为社长,他为副社长。一时湘中鸿儒无不参与,诗酒唱和,极一时之盛。
1912年湖南省成立议会,刘善泽被选为议员,旋闻有贿选者,乃立即退出,不与为伍。又先后任华洋义赈会委员、省官书局编纂,主编《湖南公报》。1921年,吴佩孚据东南五省,再三延聘他为秘书长,坚辞不就。1925年,国民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邀其北上任要职,亦婉拒未赴。他先后任湖南国学馆教务长、湖南省佛教君士林林长,以及湖南大学、民国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44年,日寇侵陷长沙,刘善泽举家避居乡下。日寇闻其名欲罗致为伪省维持会会长,派人四处搜寻。他转徙藏匿,得免于厄。其七子思济,为日寇所执,遭威胁利诱,不屈遇害。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善泽仍执教湖南大学,兼任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委员,主编《湖南文物志》;与杨树达、谭戒甫、李削聃、王啸苏等倡立“麓山诗社”,被推为社长。
1949年2月,刘善泽病逝于长沙岳麓山刘庄。
其遗著有:《三礼注汉制疏证》、《论语郑注疏》、《毛诗郑笺释例》、《孟子正义》、《沅湘耆旧集续编》、《孝经讲疏》、《谷梁稗抄》、《清儒未刊遗著目录》、《天隐庐扎记》、《雨窗随忆录》、《天隐庐诗集》、《沅湘遗民咏》等。
上一篇:黎萼
下一篇:孔福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