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易南坡(1882~1966),字逊叔,浏阳县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出身贫苦,幼年丧母,15岁到当地周姓中医家学徒,白天做工,晚上读医书。
易南坡出师后去京、沪等地,继续求师深造,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系湖南同盟会会员。民国初年回长沙行医,在马家巷一所慈善堂坐堂应诊。数年后,自设诊所,专治儿科疾病,许多危难急症病人赖以诊救得生,名噪一时。对贫苦之家,多作义务治疗,分文不取。
1923年,他与长沙医学界同仁,筹组医学研究会。1928年又筹组长沙市国医师公会,任过十届主席和第十一届理事长。1930年,自费创办一所儿童医院,定名为湖南儿童专科医院。1938年医院设住院部,病房10间,病床数十张,开创了长沙市儿童专科医院附设病床的历史。他对小儿麻、痘、痫病症都有独特疗法。他推崇宋代医生钱乙的儿科理论,终身爱读钱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对于儿童的特点,他认为:小儿不论是形态上和机能上,都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抵抗能力较差,消化功能较弱,病菌感染或饮食不当,易导致疾病。但小儿内外诸病,由火热燥致者较多,不宜过用补药,也不必过忌寒凉。他对古方,进行增减化裁,独创儿科寒凉一格。常用方剂有“大青龙汤”、“小柴胡汤”、“导赤散”、“龙胆泻肝汤”等,临床每获奇效。他也注意采用西医的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注射等诊治手段,提高诊断医疗效果。
1936年,他与吴汉仙、郑守谦等名医,在长沙沙河街创办“湖南国医专科学校”,由刘岳仓任校长,他任事务主任兼妇科、儿科教员。学校本科生四年毕业,为当时国内少数培养高等中医人才的学校之一。1937年,他任湖南国医分馆副馆长,省政府医药顾向,参与《湖南医药月刊》和《湖南卫生报》,宣传中医学和推广中医临床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易南坡年近古稀,仍致力于中医学研究,1951年任中南区卫生委员会委员。1952年秋,为整理发掘医学遗产,他写建议书上呈中央,受到刘少奇的接见,并著有《儿科证治》一书,总结了他50多年的小儿科临床经验。该书不幸毁于“文革”的浩劫之中。
1966年,易南坡病逝于长沙。其遗著有《医学法则》、《中医卫生学》、《南坡治病方选》传世。
上一篇:叶魁
下一篇:方叔章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