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陶振武(1893~1979),又名陶国楠、陶靖、汤振武,滁州人。5 岁进私塾念书,成绩全班最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入安徽省陆军小学,改名为陶靖。民国元年(1912 年)考入南京临时军官学校。后袁世凯政权把南京临时军官学校学生同在南京入伍的原学生军合并送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次年暑假后开学时,倒袁战争爆发,陶振武因没有及时赶到学校而被开除学籍。民国3 年,顶“汤振武”名到北京升学。民国7 年在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后,被编入段祺瑞的边防军第一师第二团第七连任少尉排长,复改原姓。以后一直过着军旅生涯,军衔达中将。
民国10 年,陶振武经同学推荐任山西督军署上尉劈刺副教官。他在全军掀起一股劈刺热潮,受到阎锡山的赏识。以后逐步升督军署少校参谋、军团营长、团长、旅长等职。在与奉军的作战中,他所训练的劈刺术曾发挥极大的作用。
南京编遣会议后,他改任第九十八旅旅长兼顺德城防司令。民国23 年冬,曾奉阎锡山令协助蒋介石“围剿”陕北、晋西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升少将。
“七七”事变后,陶振武积极参加抗日斗争。曾被派往临汾,任长官部汽车司令。后因阎锡山不给抗日兵权,不得已,将汽车司令部所属2 个大队移交兵站总监部,只身回陆军大学读书。民国29 年于陆军大学特别班(将军班)第四期毕业后,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担任联络参谋,因与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建立了关系,由此弃阎锡山投卫立煌。
民国30 年冬,受卫立煌委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的中将副官处长,掌管司令部的日常工作。又先后被改任西安办公厅第三处(总务处)中将处长、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等职,并曾随卫立煌到远征军供职。民国35 年春,陶振武偕同妻子回原籍滁县,并于同年在南京办理退役手续,结束了近40 年的戎马生涯。
陶在退役后不甘寂寞,多方参与地方政事。民国36 年,当选为滁县参议会议长。此后,他常住南京。
民国38 年初滁县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派人到南京动员在南京的滁县籍人回乡生产,陶振武率先回滁。同年9 月离滁赴天津女儿处定居。1956 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社会成员支部,1959 年受聘为天津市文史馆馆员。曾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天津市第三、五届委员。与其他3 名民革成员,共同翻译有40 多万字的《奥地利简史》(1972 年出版)。
上一篇:惠济
下一篇:朱雨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