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石喜富 侗族芦笙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石喜富艺术简历
1953年9月—1958年7月在陇城小学读书;
1969年—1974年在通道县文工团学习民族器乐吹奏;
1974年至今在家务农。
第一代:独坡乡杨枝光的父亲(佚名,已故)
第二代:石喜富 陇城镇陇城村四组 60岁
第三代:石光献 陇城镇陇城村三组 已故
杨秀林 陇城镇竹塘村 48岁
石仁姐 陇城镇陇城村七组 50岁
吴团爱 陇城镇陇城村七组 33岁
石金巧 陇城镇陇城村四组 18岁
吴培回 广西龙胜县罗江乡西腰村 35岁
侗族芦笙吹奏技艺是师傅和当地老艺人一代传一代而保留至今,群众利用农闲时节学习吹奏,组织队伍走家串寨“为也”,加强团寨、四邻乡里团结,更是青年男女成婚的重要“媒介”,这样也大大激起年轻人学习吹奏芦笙的兴趣,从而也变成了传承发扬的重要纽带。
随着社会经济地发展,村民与外界往来与交流频繁,语言习俗和民族服饰越来越汉化,民俗民风正面临逐渐丧失的危机,致使有些村民认为,保护和发掘民俗文化是“时代的倒退”,心理上有一定的抵触感,宁肯外出去打工挣钱,也不愿意系统地去传承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芦笙吹奏技艺的传承链条发生了严重的断裂,会吹芦笙的人越来越少,加上薄弱的物质基础造成资金投入给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严重不足,从而使现有的民俗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整理与保护,更不用说是传承了,从而严重制约了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作用,所以加强侗族芦笙吹奏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已是刻不容缓。石喜富积极将侗族芦笙吹奏技艺保护和传承下来,并带动周边村寨芦笙队的发展和创新,参加各种芦笙表演及比赛活动达200余场。记录和谱写侗族芦笙曲牌几十首,精通当地所有的芦笙曲,现任陇城多管芦笙艺术团总编导,有“优秀民间导演”称号
上一篇:谢佑卿
下一篇:刘运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