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唐太宗德妃燕氏(609年-671年),墓志留白其名与字,涿郡昌平人。
唐太宗为秦王时,礼聘入府,627年(贞观元年)封贤妃,644年(贞观十八年)封德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
650年(永徽元年),拜为越国太妃;671年(咸亨二年)薨逝,享年63岁。陪葬昭陵。
军贵之家燕德妃出身北朝传统的军事世家。燕氏家族祖孙三人,历经西魏、北周、隋三朝,官居高品,领兵征讨,实为当时上层军事贵族。尤其是燕德妃的祖父燕荣,北周时跟从周武帝讨伐北齐,以功勋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隋文帝时,跟随杨广伐陈,捕获萧瓛,平定晋陵、会稽,可谓战功卓著;但燕荣为人严苛残酷,多行欺压凌虐之事,后因报复-元弘嗣事发,被隋文帝赐死。
燕德妃之父燕宝寿,年轻时有神童之美誉,但似受父之累,未从官途。不过燕宝寿的婚姻并未受此影响,燕氏之母是隋朝太尉、观王杨雄第三女,德高孟母,学冠曹妻。因此,燕德妃与隋朝皇室,可为表亲。
德才佳人燕德妃幼年时,颇有乃父之风。墓志这样描述她的品性:“深受双亲宠爱而幼年不好玩耍,受到良好教育而年少成就品德。体态沉静、举止幽闲,节操高尚、处事变通,擅长女红,诗文俱加”,是一位德才兼备的高门淑女。
其兄燕敬嗣让其读《上林赋》,燕德妃匆匆浏览,随即便背诵出来,因此她的母亲曾(常)说:“(燕德妃)性情聪慧,见识广博,善于文辞。如果是个男子,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因此在燕德妃十三岁时,她已经名满于当时,621年(武德四年),被礼聘入秦王府,封为“贵人”。
627年(贞观元年),燕氏正式拜册贤妃,644年(贞观十八年)迁封德妃。第二次册封,联系齐王李佑于贞观十七年谋反,而昭陵有阴嫔墓志出土,而燕贤妃恰巧在一年之后册德妃,推测阴德妃因受子株连左迁为嫔,使得四妃有一空缺,因此燕妃改封德妃。
燕德妃先后为唐太宗生育过两位皇子,但是次子早夭,长子即越王李贞,则顺利长大,堪称宗室才王,由此可见燕德妃不但自身才情佳美,亦教子有方。
650年(永徽元年),依朝例,唐高宗册拜燕德妃为越国太妃。燕太妃随同儿子越王李贞远赴藩地,严加教诲,治家得法,自成一格。燕德妃以忠孝约束晚辈的行为,以盛衰兴亡辨别是非道理,堪称典范。但燕德妃晚年多疾,尤其患有眼病,但她不喜好丝竹娱乐,只让侍从诵读文章,以听为乐。
高武良交值得一提的是,武后之母杨氏是杨达之女,而杨达又是杨雄的弟弟,所以燕德妃的母亲与武后的母亲(杨达之女)乃是堂姐妹,故而燕德妃、巢王妃杨氏(即李元吉之妻,杨雄之子杨师道的从侄女)、武后俱为表亲。因此,后世猜测,637年(贞观十一年),在武则天以貌美、进入李世民后宫成为五品才人这件事上,位列四妃之一的燕德妃或为其助力。
燕太妃平常行为处世谦和温恭,因此在高宗朝武后关系良好。高宗与武后对她非常尊敬,拜谒昭陵时将其奉于长辈之席,在京时亦常请她入宫聚会,平时其子越王李贞所受恩礼也在诸王之上。665年(麟德二年),高宗泰山封禅,燕太妃次于武后而主持终献,与武后一起,以女性的身份参与了国家最高级别的祭祀大典,可谓荣宠已极。
670年(咸亨元年),武后之母荣国夫人去世,燕太妃赶赴洛阳致哀,于671年(咸亨二年)七月病逝于郑州传舍,享年63岁,十二月陪葬昭陵。武后对燕德妃的病逝极为哀痛,唐高宗令工部尚书杨昉负责葬仪、许敬宗为其神道碑撰文,赐东园秘器、赠物七百段、米粟七百石,仪仗送到她的墓地再返回,并特别给予鼓吹;武后令东都寺观为她斋戒,宋州僧尼为她设道场超度三日,并度二十七良人,造佛陀绣像二尊,亲笔制铭绣于座下,给予了这位表姐极其隆重的饰终之典。不仅如此,公元688年(垂拱四年),李贞起兵反武,失败自杀,武则天并未因此而牵连燕德妃墓葬。
上一篇:李庆
下一篇:张显瑞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