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张捷轩(1865-1939),原名张登先,行二,人称“二老捷”,安徽省凤台县城北乡马场村人,晚清凤台著名秀才。
清同治四年(1865)生。幼时家贫,无力读书,后在清老贡生吴近襄门下求学,并得其照顾。捷轩聪明好学,奋发进取,深有造诣。
光绪年间,乡试中秀才,在当地颇有声望。青年时,曾追随吴老贡生举祀孔庙,并习典仪。
民国初期,成为城关著名学者,登门求教者日益频繁。
1915年,刘沛任凤台知事时,一位“师爷”王芙之善交文友,爱弄笔墨,到任后,与张捷轩结为至友,相互唱和。地方有争讼事宜,多请“二老捷”出面调停,张遂成为当地“红人”。
1916年,军阀倪嗣冲部下第一营驻县城。营长李华堂怂恿其部下,在县城内外为非作歹,偷抢扒拿,00,干尽坏事,民众称之为“官土匪”。
1918年,午收季节,李华堂的匪兵到城郊抢农民收割的麦子。群众无奈,找张捷轩出面交涉。匪军不给张面子,要把他扔入粪池中,张只有主动跳下粪池,避免匪兵的直接侮辱。匪兵得意忘形地走后,张由群众拉上来,洗涤后,去找县长刘沛交涉。刘无奈,从行政经费中拨现洋2000元,疏通关节,才把匪兵调走。从此,“张捷轩下粪池”的故事,在民间传播开来。
1929-1931年,凤台地区频遭蝗灾、旱灾、水灾及瘟疫,民不聊生,纷纷乞食他乡。张捷轩为灾民撰写《饥民苦情书》,内容哀惋感人,逃荒的灾民以此作为“文书”,得到异乡人的同情和帮助。
1931年,参与更换“五校长”(五位小学校长)事宜,当时引起一番学潮,学潮平息后,凤台县教育更加蓬勃发展。
1937年,其门婿管鹏(字鲲南,寿县人)任安徽省主席时,捷轩曾应阜阳行署某专员聘请,短期任该署参议。
1938年,辞职,返回凤台,在北大街开设“合裕”绸布庄,以经商为业。
1939年,为逃避日军侵占之难,-武汉,因水土不服,病故异乡,享年74年。
张捷轩博学多才,一生未出仕做官。其所作诗词、文章,多在战乱中散失,仅遗《饥民苦情书》。对旧社会丑恶现象、-污吏深恶痛绝。1938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地方集资举办迎“鬼节”,在县城北大街“盂兰会”法坛上写的对联云:“土豪劣绅,伙成三害;凶神恶鬼,各霸一方。”
上一篇:吕希纯
下一篇:张耀西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