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
王树声,1919年11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导弹与航天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液体发动机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1937年7月高中毕业后投考清华大学,因遭日本侵略军发动“七七”芦沟桥事变,没有发榜,但被湖南大学机械系录取。在长沙读了1年后,西南联合大学在国内率先成立航空工程系,王树声被批准转入该系学习。1941年夏毕业,获工学士学位。
1957年5月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九室(发动机研究室),开始献身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1958年被授于技术少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技术中校。
196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4月起兼任航天三院31所党委副书记。1987 年10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并任国际宇航联合会推进技术委员会委员。1988年6月被聘任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问教授。
20世纪60年代初,在领导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可贮存液体推进剂的开创性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其中偏二甲肼与油肼燃料获全国工业新产品一等奖;肼类燃料与硝基氧化剂组合为中程及中远程导弹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在反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均有突出成就。他曾主持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全弹地面试验,组织研制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积极倡导研究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在推动飞航导弹动力装置多元化的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家世背景
王树声,1919年11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童年就读于叔祖父王新吾开办的私立常华小学。初级小学毕业后,祖父为让他继承祖业经商,曾将他送入如皋初级商业学校学习。1年后该校停办,祖父去世,由二舅父马孝述决定,王树声转入如皋县立实验小学。
王树声少年时的启蒙与成长,受二舅父马孝述的影响很大。马孝述赴日留学回国后,在如皋县立中学和江苏省立如皋师范学校任教,主张发展工业技术,社会影响较大。在他的熏陶和荐举下,他读完初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苏省立杨州中学高中土木工程科,走上了学习工程技术的道路。
1937年7月高中毕业后投考清华大学,因遭日本侵略军发动“七七”芦沟桥事变,没有发榜,但被湖南大学机械系录取。在长沙读了1年后,西南联合大学在国内率先成立航空工程系,王树声被批准转入该系学习。他辗转湘西山区,历尽艰辛,抵达昆明,开始学习航空工程。1941年夏毕业,获工学士学位。
赴美留学
1941年毕业后,适逢美国志愿空军来华协助抗日,王树声即到美志愿空军工作。
1944年夏抵美国密西西比州凯斯勒机场空军机械学校,在B-24轰炸机专科学习飞机维修,并兼任教学工作。
1946年1月到1947年3月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普拉特·惠特尼航空发动机工厂实习华斯泼发动机制造。在美国边学习、边教学、边实习深造了3年。
毅然归国
回国后,王树声在南昌航空研究院原动力组任研究员,1948年10月至1950年10月在广西大学机械系任教授。
1950年10月到中央钢铁局上海工程处工作,任设计工程师,后转入重工业部钢铁局。
1954年5月在第二机械工业部技术司工作,被评为技术四级工程师。
1957年5月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九室(发动机研究室),开始献身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
1958年被授于技术少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技术中校。
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时期,先后任五院一分院液体发动机设计部一室和七室主任,负责液体火箭发动机总体和燃烧室设计工作;
1961年9月调五院三分院液体发动机过程研究所,任副所长、所长,负责液体火箭推进剂的开发与使用性能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单项课题的预先研究与试验。
1965年4月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院第31研究所所长,负责各类飞航导弹动力装置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技术组织及领导工作。
1983年3月调任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后改任顾问,除参加院科学技术规划以及飞航导弹战术技术指标论证、研制方案的决策等工作外,主持航天高技术在三院的发展工作。
王树声长期从事海防导弹研制工作,曾任自行研制的岸舰导弹主发动机的副主任设计师,为延长该发动机工作时间和提高其性能作出了贡献。
1982年3月起任某反舰导弹副总设计师,开创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用作飞航导弹动力装置的先河。
196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4月起兼任航天三院31所党委副书记。
1979年至1992年一直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
1987年10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并任国际宇航联合会推进技术委员会委员。
1988年6月被聘任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问教授。
1980年组建导弹动力装置信息网并出任第一任网长。同年创办了《推进技术》杂志,任编委会主任兼主编,1985年起改任顾问。
1981年以来一直任《宇航学报》副主编。
1984年至1985年任《自动飞行技术》杂志主编。
1983年主编了《导弹技术词典——推进系统》上下两分册。
荣誉奖项
王树声多次立功受奖。
1956年5月,在第二机械工业部技术司因主持建立全部计量标准传递系统成绩显著,被评为部直属机关先进工作者,参加全部先进工作者大会并获二等奖。同年3月至6月参加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副总理主持制订全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工作,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1962年主持研究的偏二甲肼和油肼两种燃料,经国家经委、计委和科委联合批准,授予全国工业新产品一等奖,他本人为第一获奖人。他作为副主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的两项型号研制项目,分别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5年与梁守槃院士共同完成的《冲压发动机的展望》,获航天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