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严仁赓(1910.9-)天津人,经济学家。
1910年9月生于天津,祖父严修(字范孙)是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幼年丧父,在祖父的身边长大,受祖父思想影响很大。幼年在家中的幼儿园(当时称作“蒙养园”)度过,后在直隶第一师范小学学习六年。1923年,考入祖父和张伯苓创办的南开中学。1929年,升入南开大学商学院。1933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到北平社会调查所工作。1934年,调查所成立财政组,被指定在朱炳南先生的指导下从事中国财政的调查研究工作,曾到天津、江苏、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等地进行县级财政调查。抗战爆发后第一年,曾几次参加战时服务工作,后重返研究岗位,继续进行财政调查,先后对云南全省和贵州、四川省会和附近十余县进行调查。1941年赴美,先在加州大学研究院经济系学习一学期,后转到哈佛大学研究院经济系,1944年10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系,在美四年主要进修西方经济理论,并考察美国经济的实际问题。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回国,应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之聘,任该校新成立的法学院教授。1949年,杭州解放前夕,被推举领导保护学校迎接解放的工作。同年,杭州解放后,为浙江大学九人接管小组成员,后被任命为英士大学接管小组组长。同年7月,被指定为新浙大校务委员会常委兼教务长,并兼任大课委员会主席和人民助学金评议委员会主席。1950年,应北京大学经济系之聘,到北大任教。1952年,参与院系调整和中央财经学院的筹建工作。同年8月,参加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从朝鲜归来后,被任命为院系调整后的新北大的副教务长,后曾兼任校长助理,主持教务工作和全校的研究生工作。1962年,北大经济系增设“世界经济”专业,调入该教研室,准备讲授“美国经济”。文革期间,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文革后重新走上教学研究岗位,开设新课,并指导研究生。
严仁赓解放前主要从事中国地方财政调查研究,解放后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的研究。
在中国地方财政调查研究方面,从1934年到1941年,对北平、天津、-地区省会和部分县、西南地区省会和部分县进行了深入的财政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北京之市财政》、《江宁兰溪财政调查报告》、《抗战四年来之地方财政》、《中国之营业税》等十余篇论文,并出版专著《云南省财政概况》。1940年着手编写《中国之县财政》,后因出国进修,未能完成。
严仁赓解放后在北京大学期间,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研究,1960年至1962年参加全国文科教材编写工作,担任《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部分编写工作。对凯恩斯主义有一定的研究,发表《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反动性》、《凯恩斯主义与帝国主义政治》、《美国“反危机”经济政策的演变》等论文。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社会科学家辞典,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
2.中国当代经济科学家辞典,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3.严仁赓:七十自述,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四辑,书目文献出版社。)
上一篇:李汝祺
下一篇:陶孟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