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由庚(1202—1279),字成父,号通齐,义乌后宅人。南宋理学家,他精心研究、传播理学,学识渊博,主张知行并进,修身齐家,身体力行,因而备受尊重,称为“通斋先生”。
刻苦历学声名鹊起
叶由庚生于官宦世家,是南宋进士叶维休的曾孙。其父名蓁,字实之,以世科官升至太常寺主簿,在向皇帝上疏时称:中书省之长官,应做出清廉勤正的榜样,选用人才应择优而仕。他的话引起当朝宰相的不满,后被弹劾降为荆门军的属官,分管军事。叶蓁到任后,建堡垒,筑栅栏,开沟挖渠,操练民兵,荆门军士气大振。
时京西制置使赵方的幕僚建议在东、蒙两山山顶上建筑城墙以防御金兵。叶蓁认为山顶既无水源,又非贼寇的必经之路,提出六条反对意见。但赵方先入为主,官僚主义十足,对叶蓁的合理化建议置之不理。叶蓁叹道:“无知之辈误国,我只能避嫌了。”于是解印辞官。不久,朝廷又任命叶蓁为夔路转运使判官,但不久便被转为“奉祠”,即免去官职但俸禄照发。于是叶蓁在东山结庐而居,并题名曰“抗云”。“奉祠”期满,叶蓁被派往武冈军为官,但未上任就亡故了。
叶由庚从小说话口吃,十分喜欢读书。小伙伴们经常以他的缺陷逗乐,因而叶由庚喜欢自己一人待在家里读书,尤其喜欢到父亲的书房里,翻看各种书籍。其父偶尔择其中一两本问叶由庚,他都能答出六七分,且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其父发现叶由庚颇有天赋,于是就悉心加以指导。叶由庚到了上学的年龄,叶蓁就送他跟从周大亨先生研读《春秋》等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应试未中,就绝意仕途。当时徐侨在南乡赤岸东岩,创办东岩书院,收徒传授朱熹的学说,四方人士多集其门。叶由庚久闻徐侨大名,诚心拜徐侨为师,学习朱熹之理学。
叶由庚拜徐侨为师后,徐侨先以“理学之悦我心,名利之害我道”劝警,使叶由庚明白学习的目的。再教之以“中、诚、仁、命、性、心”六字穷理之要;以九思(《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之方法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并以“九容”(数学名词,引申为言论行为必须合乎规矩)作为主教之本。
叶由庚把老师的教诲记于心,下决心学好朱熹的学说。他废寝忘食、一心一意地对“穷理六字”进行思考和研究,探求真谛,以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叶由庚专心致志的学习劲头,赢得了徐侨的赞赏。徐侨在众多弟子面前称赞道:“成父跟我求学最长久,他专心致志,没有别的杂念,又能深究学问,意趣深远,我所信奉的学说后继有人了。”于是用“通”字命名叶由庚的书斋。
论定先天辨明太极
金华的何基、王柏都是潜心研读和信仰朱熹之学的人,他们仰慕叶由庚对朱熹之学的真切造诣,便互相写信剖析疑义,切磋学问,他们以理学为内容,以书信为形式,成为互相敬仰的好友,也是我国历史上在东南传播朱熹之学的三位主要人物。
何基怀疑周公作的太极图是为了补先天图的不足,写信请教叶由庚。叶由庚认为:太极图与先天图实际上互为表里,既有不同,又有暗合之处。先天有图已具于大传说卦中,并不是邵子议论后才明确的。何况先天图乃伏羲氏所画,是根据自然界形象变化之妙而成的。太极图是周公根据他自己的心思拟形绘象而成。先天图应作先天图看待,太极图应作太极图看待。图虽不同,但其学理未尝不是相通的。假如说周公作太极图是为了补充先天图,以求融会贯通,得到完整的认识是可以的,但不可说成单纯是为补先天图之不足而作的。先天图由太极生两仪,加倍而为四,再倍而为八,达到八八六十四。左由一阳而为六阳,右由一阴而为六阴。自然界生、老、病、死,循环无穷无尽,都是天地本原的规律。太极图只用四象,就是“火、木、水、金”,并以“土”为中心。太极图说到五行为止,各有其精义,没有优劣之分,也不必拿先天图与它相比较。
何基见信后,深深佩服叶由庚对朱熹之学研究之深,同时也证明叶由庚已真正把朱熹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辨析含义融会贯通
其时,王柏曾用《论语》里的话联系实际,编撰一部《鲁经章句》。并用《大学》、《中庸》、《孟子》里面的内容作注释。书编好后,王柏写信并将《鲁经章句》一起寄给叶由庚,请求给予点评。叶内庚从信中得知好友的书己编成,感到非常高兴,一口气把《鲁经章句》看完。他马上回信,表示祝贺,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叶由庚认为:记录一类的书,不是经典著作。运用其他文章是可以的。而《论语》则是孔圣人的格言,与其他的语录不同,是不宜随便给它绪分类合的……倘若把《四书》中的内容编成《鲁经章句》,唯以孔子格言大训与问答之语列为首要,以门人的话和子思、孟子的书作解释。这样做的话,此书就能编好了。
王相得信后,他很赞赏叶由庚的见解,认为叶由庚既指出了语录与经典著作的不同,又提出《鲁经章句》编写应注意的地方,而这正好是自己的不足之处。于是立即着手修改。
严于律己为人楷模
叶由庚讲说义理,谦虚务实,既不标新立异,又不随意附和他人意见。在与人切磋问题时,即使往返数十次也不厌烦,故而向他求教者纷至沓来。叶由庚对求学者因人而异,先以浅显的见解诱导启迪,使其入门,然后提纲疏目,析殊合一,求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他还经常提醒求学者:“古人求知和实践同步进行。听到好的话,见到好的事,但自己却不去学、不去做,则有愧于得到的知识。如果一味地局限于文字之间,等到学成再去实践,那一生都不会有可以做事的日子”叶由庚的这番话被四方求学者奉为至理名言。大家都尊称他为“通斋先生”。
叶由庚为人端庄稳重,不苟言笑,终年穿着儒服不脱,甚至到六月的大热天也是冠云巾,着素纱衣,终日正襟危坐。一年四季祭祀时日,也完全按照祭把礼节去做,先斋戒净身,再亲自动手准备丰盛、干净的供品。祭祀用的冥币也一定亲自写好名字、作好标志,并吩咐自己的弟子作宾赞,如期举行。祭拜完毕,供奉的物品也一定与同宗族的人一起分享。如遇到族中有红白喜事或奉行冠礼,不管贫富或与自家有无过节,叶由庚都按照理学之礼照办。所以,家乡父老,都知道叶由庚是“修身践行之士”。
叶由庚的名气传到县太爷那里,县太爷也屈驾特意到叶由庚府上咨询、求教。叶由庚直言不讳地告诉县太爷:“要治理好政事,必须使每位老百姓都能明白并区分‘义’和‘利’的关系。”县太爷为能拉拢叶由庚,多次命部属送去礼品、礼金,请叶由庚出任丽泽书院山长,但叶由庚无意仕途,都极力推辞。
叶由庚于至元元年(1279)五月去世,终年78岁。著有《论语纂遗》数卷,诗文数卷,《暗叟自志》一卷。
明朝宋濂为叶由庚作传,称其对理学之研究,可说是“婺传朱熹之学而得其真者”。
主要参考资料:
《宋元学案》第三辑,陈金生、连印华编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
《浙江通志》,商务印书馆1934年8月初版
《[嘉庆]义乌县志》,义乌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1997年10月
义乌《南阳叶氏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