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崔洛唐(1906~1968)易县墨斗店村人。由于交不起地主的租子,逃荒到杏树台村大深山沟里落户。1938年,易县、良岗、杏树台一带成为晋察冀一分区的抗日根据地,崔洛唐和边区农民一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到前线抬担架救护伤病员。1943年春,日军残酷“扫荡”抗日根据地,部队将伤病员分散在各家各户养护,崔洛唐接来了一名伤势最重名叫张同的伤病员。当时张同身体很虚弱,又患有严重的肠胃病。洛唐夫妇让张同睡在热炕头上,全家人吃粗粮野菜,给张同熬小米粥,做面汤,熬鸡汤补养身子。
1943年11月,日军在杏树台周围设立了临时据点,天天搜山抓捕伤病员。为了躲避日军的“扫荡”,崔洛唐背着张同,领着妻儿老小翻山越岭到40里外的涞源曹庄子投亲。路上,让张同脱下军衣,换上自己的棉衣,背着张同翻过五回岭,越过红牛石山,来到拆庄子河。此时,背后响起了枪声。洛唐不顾一切挽起裤腿背着张同跳进结了薄冰的河里,洛唐的脚被冰茬刺得鲜血直流,他全然不顾,一直背着张同来到曹庄子表舅家。洛唐背着伤病员离开杏树台的第二天发生了寨头惨案,杏树台村35名抗日群众和6名伤病员被残杀后埋在寨头村杀人坑里。崔洛唐闻讯后回村探望消息,他妻子和儿子串村乞讨养活伤员和一家老小,洛唐回村后,村里已被烧成一片焦土,他又从部队上领回一位名叫张风的伤员,洛唐把张风背到一个名叫玉皇坨的崖洞里,每天冒着危险进村,到被烧的房子里去扒没烧焦的粮食和红薯。
1944年1月,反“扫荡”结束,在洛唐家养伤的张同和张风已恢复成健壮的小伙子,他送两个战士回了前线。同年5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在良岗召开军民庆功大会,崔洛唐被誉为“北岳拥军模范——子弟兵老大哥”称号,边区领导带锦旗和衣物来看望洛唐一家,在庆功会上,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亲自为崔洛唐披红戴花,并奖给大骡子一匹,洛唐还出席了边区群英会,一分区战线剧社编演了歌剧《洛唐哥》,先在一分区演出,又在阜平柏崖村举行的晋察冀军区文艺汇演上演出,崔洛唐拥军事迹传遍边区各地。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上一篇:王树梅
下一篇:耿奎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