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庐江县沙湖山人。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是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
光绪十年(1884),吴长庆患重病,保初驰往待疾,事闻于朝,特旨褒嘉,且授主事。服丧期满入都,分兵部学习。
光绪二十一年(1895)补授刑部山东司主事,旋派充贵州司主稿、秋审处帮办,任职期间不畏权势,力平董裕氏冤狱。
人物历史
光绪二十三年(1897)鉴于甲午战败,保初乃上《陈时事疏》,直“以-之说,告之于皇上”。冀其“怵危亡”而“谋富强”,被刑部尚书刚毅压下未报,保初乃愤然引疾南归,然而他的奏疏在上海报纸登了出来,以致出了大名。他未去职以前早有变法维新思想,梁启超初入京才24岁,保初即视为“奇士”,并向文渊阁大学士孙家鼐力荐,梁因此得入自强书局。戊戌变法前后,他著文痛论阻挠新法之害。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就义,他时已南归,又写《哭六君子》诗并“为亡人讼冤”。辛丑以后他又入京上疏归政权给光绪皇帝,他同时写信给袁世凯劝其“行桓文之事”,主旨在于支持光绪皇帝实行变法。袁曾在长庆幕府,与保初有兄弟之交,袁显贵以后,保初勉以“君王神武丁多故,好建奇功答圣时”,但袁不采纳,赠以重金,保初亦斥而不受。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渡日本,舟过玄海滩时,有“舟人那识伤心地,遥指前程是马关”(《乙巳游日本绝句》)之句,赋诗寄慨,忧伤国事。他又在上海《苏报》案中,保护过入狱的章太炎,于是革命党也认为朋友。他既维新又革命,还和先维新后保皇的康、梁保持联系。等到-和缓,保初始悄然回津,不久即患中风,手足偏废,对于国事就少过问了。宣统三年春南归上海,卧床两载,于民国2年(1913)春病逝,葬沪静安寺侧。
著作贡献
保初年少入京,师事侍郎宝廷,与其子伯福为友,交游海内。善书法,其诗襟怀高旷,沉思渊旨,有王安石之风,熔铸古今,不拘一体,著有《北山楼诗词文集》。
上一篇:吴长庆
下一篇:龚鼎孳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