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王镜芙(1884~1972)本名王鉴衡,原籍青阳杨田,生于六安州古镇流波(今金寨县境内响洪甸水库淹没区,其曾祖迁此)。清末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芜湖安徽公学,翌年再入南京实业学堂新矿科肄业。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就读、毕业于淮安江北陆军速成学堂工兵科专业。在安徽公学期间,受该校教师陈独秀、柏文蔚、邓绳侯影响,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熏陶,参加革命党人早期反清活动。辛亥革命至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王镜芙相继任柏文蔚第一军司令部与安徽都督府参谋,旋即作为柏文蔚驻京代表,与袁世凯北洋政府周旋,参与办理焚烧英帝国鸦片商船案件。后又追随柏文蔚等积极参与革命党讨袁活动,失败后,遭通缉追捕。民国6年(1917),任北京陆军部中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帮办在华德俘表册。民国九年因不满军阀混战,离职到北京私立明德补习学校当国文教员。民国13年被北京文化大学聘为历史系教授。民国15年广东革命军北伐,王镜芙受其故友原张宗昌部师长石德纯委派,赴沪面见陈独秀联系易帜事宜,石被北伐军任命为暂编第六军军长。翌年王被授予暂六军中将衔参赞,未到差即因该军撤销而赋闲。民国20年至22年,王镜芙在长沙青年学校教授国文,勉励学生抨击腐败政治,揭露社会黑暗,传播进步思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曾任六安抗日编组处参议,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因日机轰炸受重伤,避难至江西萍乡,遂以身体原因,藉从事中医维持生计。民国34年后,历任安徽省政府参议、芜湖广益中学国文教师、省立安徽学院中文系讲师。1956年起,应聘为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并当选青阳县政协第一、第二两届常委。1972年病逝于青阳。王镜芙一生曲折坎坷,阅历颇广。于省文史馆员任内,主要著作有《江朝宗史略》、《对辛亥革命南北两方军事行动的回忆》、《一生投机的袁世凯》、《北洋军阀殃皖记实》、《辛亥革命时期的陆军第一军》、《回忆柏文蔚督皖与讨袁的经过》等。
上一篇:王其刚
下一篇:郑康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