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王火发(1905~1972),祖籍浙江,邵武是他第二故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6岁时开始替人放牛。民国11年(1922)随父流落到福州一带靠租种客田和帮人打短工为生。民国27年抗战爆发,福州沦陷,又举家迁到邵武,在郊区屯上乡洛田村落户务农。继又迁邵武城关,先后在东门外王墓墩、南门外三仙段居住,以租地、垦荒和兼管水碓代人砻米等体力劳动为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王火发已逾不惑之年。1952年土地改革时,王火发被评为中农成份。经过旧社会含辛茹苦,他满怀热情投入土改反霸斗争,积极响应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率先带领15户翻身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全县最早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王火发互助组。1953年,他又带头建立全县首批重点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通化生产合作社。1955年冬,王火发将邻近的星丰初级社和部分未入社的农民共170余户、耕地3000余亩组织起来,成立城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力投入上级号召的爱国增产竞赛。王火发所在的农业社生产搞得热火朝天,粮食连年获得丰收。从1953年至1957年的5年中,粮食亩产从互助组前的15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亩产增加2倍,农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一跃成为全县红旗社之一,得到中共邵武县委和上级农业部门的关注,被定为全县推广农技、发展生产的试点社,并将其经验不断总结向全县推广。当时,在全县范围内曾经形成一股追赶王火发农业社的热潮,各地到该社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王火发为发展邵武农业生产作出积极贡献,赢得党和人民的信任,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多次被评为省、县农业劳动模范。1956年出席省劳模代表表彰会,并在大会上作过典型发言,受到与会各级领导和代表的好评。
1957年,王火发对当时农业合作化0中曾出现的冒进做法有所抵制,反右派开始后,在农村开展所谓两条道路斗争时,王被认定犯有右派言论错误回生产队劳动,直至1972年病故,终年68岁。1980年中共邵武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落实政策,为王火发平反。
上一篇:李坚
下一篇:龚子襄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