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胶东儿女一往无前,倒在了杀敌的战场上。而在和平时期,参加天福山起义的英雄们同样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红色水利专家”的林一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林一山1911年6月出生于泽头镇林村,1931年考入济南高中。这期间,社会动荡混乱,林一山在迷茫中逐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1935年在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时,他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后,他毅然脱掉长衫,踏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1937年,林一山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并受中共北方局和山东省委派遣,回胶东发动武装起义;1937年12月24号,林一山作为天福山起义的重要领导者之一,见证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成立。在理琪受重伤后,右腕被打伤、腿部中弹的林一山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胜利突围。
解放后,林一山出任中南局水利部党组书记兼副部长,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由疆场虎将向水利专家的转变,成为深得毛主席、周总理喜爱和器重的治水帅才。
通过实践研究,林一山创造性地提出了治江“三阶段”战略,领导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工作,并指挥了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量的开创性、建设性的勘测规划设计科研工作,直接领导了荆江分洪、长江葛洲坝、汉江丹江口、陆水蒲圻等多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为长江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储备了科技人才,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为新中国领导三峡工程研究的第一人,林一山不拘泥世界权威专家所选的南津关坝址,重新选定三斗坪为最优坝址。毛主席曾称赞他是“红色专家”和“长江王”。林一山不仅为三峡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还为南水北调工程呕心沥血几十年,提出了“高水高用、低水低用”,从东线、中线、西线向北方调水的设想。
林一山为长江水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将治江当成毕生的事业。2007年12月30日林一山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天福山起义纪念塔前,他的英灵继续守望着天福山这块红色热土和家乡的山水。
上一篇:乔聚会
下一篇:俞宽增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