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张瑞麟字梦绂,一字仁甫,号莲航,清道光二年(1822年)生于青州府高苑县(今高青县邢王庄)。清同治元年(1862年)张瑞麟赴省会济南参加乡试,得中举人;1863年再赴京参加会试、殿试、朝考,中第六十名进士。其师张纫芳是高苑城里本族人,与他同科中举人,同科中进士,名列二百名,故乡人云:“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张瑞麟四十一岁,他考中后回家见其母说:“娘啊!我考中了。”其母说:“中还早吗?”可见老夫人教子之严。中进士后,张瑞麟到四川省仪陇县等地任职,1873年调绥定府达县知县,在1867年和1875年还两次充任乡试同考官,所荐多知名之士,后调顺庆府知府。1880年58岁时告老还乡,1883年应青州郡守梅守岩先生的聘请,到青州松林书院主讲经学,诸生以“经传北海”额于讲堂。1887年寿终,享年62岁。
张瑞麟为人豁达、耿直,貌丰伟、善谈笑,性敦厚孝顺。幼时因家贫终日割草拾柴,无缘读书,偶然的机会使他入学:某日,本村“恒鉴堂”教私塾的老翁在场上乘凉,忽听到不远处有儿童唱“小放牛”歌曲,声音洪亮,吐字清晰,韵调悦耳,于是随问此系何人?里人告之。次日张瑞麟背着拾柴的篮子路过私塾门口,师招问之,张瑞麟反应锐敏、谈吐爽朗,师爱之,问何不上学?张瑞麟低头不语。自此老学究爱上了这位聪慧少年,多次登门劝其母让孩子上学。初,家不允,答家贫无力供子读书。师慨然表态:“免他书修。”家人又说:家中无柴烧饭,需要他拾柴。师提出让他半天拾柴,半天上学读书。其母见老师如此恳切、厚爱,随应允。此后张瑞麟才踏进了塾门,入学后他深知上学来之不易,非常勤恳,没有书,就边抄边学,如饥似渴勤学苦练,到年终,他不但赶上了早读的学生,而且名列前茅。
张瑞麟廉政爱民,重教育,倡孝道,谋民利,正民风。张瑞麟办事不避艰险,不辞劳苦,他说:“人臣以身事君,宜置身于度外,使皆择地而蹈,艰巨将谁任乎。”张瑞麟还增义学,择秀良之士教之,如在潼川府三台县时,见山多田少,民苦贫瘠,他认为养民莫如课农,躬行墒野,赏勤罚懒,倡导劳动生产。酆都乃沿江城邑,水患严重,他已调闱差,见百姓嗷嗷日在泽国,请留,倡捐巨资勘灾散赈,躬亲奔弛烈日积潦中,事竣,散赈数万金,沿江难民无失所者;继以城逼临江岸,夏波水冲,势难经久,乃召当地绅耆名流商讨,力请上级批示择地迁移。
张瑞麟平日好学,手不释卷,书无所不窥,文词诗歌直抒胸臆,不假绳削。还乡后,他仍大力支持教育,捐义田于高苑长乐书院,愿家乡多出有文化的人才,邑人以“乡闾式化”扁额其门,以扬其德。廉傣所余,张瑞麟悉以购书,积累数万卷,自称以此贻于子孙。惜这些宝贵文化财产于1932年廉价卖给了旧高苑县文化馆,后随战乱而荡然无存。张瑞麟著有《退思轩诗文集》,亦随苍桑变化不知去向。
(张瑞麟五世孙张谅恭先生撰写此文,缅怀先祖在松林书院的教育之功。)
上一篇:韩子恒
下一篇:张贵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