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聂元梓(1921年4月5日-),女,河南滑县人。“文革”时期北京大学的造反派领袖,因张贴《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大字报,发动冲击北京市委大学部副部长宋硕和北大领导陆平、彭佩云而声名大噪。后曾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首都大专院校-代表大会核心组组长,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候补中央委员。聂元梓和清华大学的蒯大富、北京航空学院的韩爱晶、北京师范大学的谭厚兰以及北京地质学院的王大宾统称为北京造反派的五大领袖。
早年经历
聂元梓,1921年出生于河南省滑县。
1934年,13岁的聂元梓从本县小学毕业,移读于开封市北仓女子中学。其兄聂真为中共滑县组织创始人之一。
1937年7月,聂元梓到太原市的国民师范学校接受了“牺盟会”主办的军训,从此走上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
1938年,聂元梓到山西省晋城,进入华北军政干校学习,这年1月,年仅17岁的聂元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她被送到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学习和工作。
1946年2月,调往哈尔滨市,先后担任区委宣传部长和市委理论部长,其间曾赴中央马列学院(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的前身)学习。
1953年定为行政12级,进入中共高级干部行列。
1963年,聂元梓调入北京大学,任经济系副主任。
1964年调任哲学系党总支书记。
文革时期
1966年5月25日在曹轶欧授意下,聂元梓与哲学系另6位教师在北大食堂共同张贴《宋硕、陆平、彭佩云
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的大字报,被毛泽东称誉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经批准,当年6月1日向全国广播。赶走工作组后,聂元梓当上北大校文革筹委会主任、校文革主任。1966年8月18日上午毛主席接见百万-和群众时,聂元梓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同年11月,聂元梓组织“新北大、新师大(华东师大)联合造反兵团”,煽动揪斗上海市委和华东局领导人常溪萍、曹荻秋、陈丕显。
1967年组织“除隐患战斗队”,和军师们策划抢了三个“头功”。第一是“揪叛徒”。在聂元梓的授意下,他们写报告给康生,诬陷彭真、薄一波、安子文等同志为叛徒。这些老同志相继被捕入狱。其中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同志被折磨致死。
第二是诬陷朱德委员长。聂元梓召集手下干将,炮制了《历史的伪造者、反党野心家——再评〈朱德将军传〉》等三篇反动文章,刊登在《新北大报》上,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
第三是贴出全国第一张公开炮打邓小平总书记的大字报,诬陷邓小平同志是“全国第二号最大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与其同时,聂还加紧了对邓小平子女的破孩。1968年春夏北大拥聂反聂两派大规模武斗,8月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北大。1969年4月当选中共第9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聂元梓不过是政治上昙花一现的人物。1969年11月,当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不久的聂元梓被发配到江西省鲤鱼洲北大分校农场劳动。她往北京写信。第二年夏天得以回京治病。
1971年初,聂元梓被隔离审查,限制行动自由。1973年她被安排到北京新华印刷厂参加劳动,吃住在厂。1975年转到北大仪器厂劳动。
入狱服刑
1978年4月19日,聂元梓被捕入狱。1983年3月,57岁的聂元梓被以-宣传煽动罪、诬告陷害罪判处17年徒刑、剥夺政治权利4年。
晚年生活
1984年6月她准保外就医,1986年获得假释,一无生活费,二无医药费,三无住房;在北京海淀区亲戚家的一幢楼房单元老旧二居室里独居。曾化名王兰做生意致富,资助家乡建设。1999年起每月从街道办事处领取600元生活费。晚年生活简朴,患有心脏病、腰椎骨严重错位等多种疾病,坚持锻炼健身疗病。
聂元梓如今独自住在北京海淀区亲戚家的一幢楼房单元里,由于她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平日饮食起居就是自己照料。她喜爱读书看报。1994年,曾有国内一个很有名的传记作家写文章称她死了,有人让她跟作者和报社打官司,但经历沧桑巨变的她,早已经平静,聂元梓多年来,不愿接受媒体的采访。著有自传《聂元梓回忆录》。
上一篇:席萍
下一篇:吴海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