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庄希泉(1888~1988年),又名一中,祖籍福建安溪县,生于同安县嘉禾里。
庄希泉9岁就读私塾,后肄业厦门同文书院。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随父到上海经商,结识沈缦云等民主革命志士。辛亥革命上海光复,受上海军政府委托,组织并率领南洋募饷队赴新加坡等地募捐,筹到10万元。并在槟榔屿加人中国同盟会。
民国元年(1912年),为支持孙中山在上海筹建中华实业银行,已从南洋回到厦门的庄希泉欣然领命前往新加坡、槟榔屿、缅甸等地募股,不到3个月就超额完成海外招股任务,同年5月出任该行南总分行协理。
民国5年,庄希泉与陈楚楠等人在新加坡合股创办中华国货公司,推销国货。翌年与余佩皋等在新加坡三角埔创办南洋女子师范学校,聘余佩皋任校长,自任董事长。民国9年5月英殖民当局颁布《海峡教育条例草案》,遂联合余佩皋、陈寿民、张国基等华侨教育界人士,发起成立华侨学务维持处,发动一场震动马来半岛的“争人格,反苛例”的签名斗争,为此被英殖民当局两次逮捕人狱,次年被永久驱逐出境。
民国11年庄希泉回国,后与夫人余佩皋在厦门创办厦南女子中学,继续从事教育救国活动,并合撰《南洋英属教育之危机》一书,向国内外同胞报告华侨教育的危机和华侨抗争苛例的经过,呼吁重视东南亚的华文教育。民国14年,庄希泉加人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福建省临时党部委员。“五卅”运动发生后,联合厦门各界人士,发起组织外交后援会,发动-罢市,-。为此于同年7月被日本驻厦领事借口其父曾在台湾经商并领过台湾籍居民护照、为日本“属民”而将庄希泉逮捕,押往台湾-9个多月。民国16年庄希泉从台湾经上海返回福建,改名“庄一中”,表明自己坚定的爱国心愿。“四一二”-政变后,宣布脱离国民党,辗转-菲律宾。民国23年与菲律宾侨界知名人士王雨亭在马尼拉创办《前驱日报》,任经理兼编理,宣传抗日,抨击国民党对日不抵抗政策。为此于返厦省亲时,被国民党蓝衣社特务逮捕,关押1个多月,经亲友及各方营救获释后,第二次远走菲律宾。
抗日战争爆发后,庄希泉于民国27年移居香港,主持福建救亡同志会,救济难民,创办建光学校和立华女子中学,继续兴办教育事业。同时积极协助台湾革命同盟会出版《战时日本》杂志,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香港撤退到广西桂林。从亲身经历中认识到领导中国革命非中国共产党莫属,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并以华侨身份与中共人士合作,共同抗日。民国31~34年,分别在柳州、重庆组织闽台协会、闽台建设协进会,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民国31年,中共南方工委、广西省工委遭到破坏。庄希泉以华侨身份掩护地下党员,变卖在香港的全部家产,所得款项悉数捐给中共广西省工委。
抗战胜利后,庄希泉往返香港和新加坡,经营苏联、中国影片和进出口贸易。民国36年在香港加人中国民主同盟,兼任民盟香港工商委员会委员,积极协助中共做了大量海外-工作。
全国解放前夕,庄希泉受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委托,专程从香港飞往新加坡,面邀陈嘉庚回国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50年春,庄希泉回国,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侨委生产救济司司长,难侨处理委员会主任,全国侨联第一届副主席、第二届主席、第三届名誉主席,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华侨大学董事长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等职,成为新中国侨务工作重要奠基人之一。1982年列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全国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同年12月30日,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直接吸收为中共党员。
1988年5月14日,庄希泉在北京逝世,享寿101岁。
上一篇:林鹤年
下一篇:罗豪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