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知柔,字体仁,号休斋居士。先世居晋江,祖从易,在宋真宗、仁宗朝内任谏议大夫、直龙图阁学士。
知柔爱好山水,青年时游永春,至升平里毗湖(今蓬壶乡),喜爱当地风景幽胜,宛如世外桃源,就定居下来。他从小聪颖好学,立志攻读古代的典籍。宋绍兴十二年(1142)考中进士,被派任为台州判官。台州原来抓获一伙海盗,案件中有不少好人被株连诬陷,拖延很久而未得处理。他审察实情,辨明有四十多人无罪而释放。不久,调任建州、漳州教授,督理学政。又调为循州、贺州知州,所至均有政绩。
知柔与秦桧之子熹系同榜进士。秦桧当时为宰相,榜中十余人都利用同榜的关系去阿谀攀援而通达显贵。他鄙视之并因此而受到排斥,遂厌恶官场的污浊,壮年即有辞官隐居之意。在台州离任后,遍游名山,至会稽,爱其山川秀美,留居两年。贺州卸任,又留归善三年,终日泛舟丰湖,登白鹤峰,吟咏怡情。后又任福建安抚司参议官,前后凡四奉祠,诸生从学者甚多。泉州知州王十朋甚推重他,题诗以赠云:“胸中包古今,笔下真有神”。
朱熹担任同安县主簿时,与知柔志同道合,为莫逆交。朱熹曾来永春,在北郊环翠亭讲学,诱导后进。别后近三十年,朱熹复至,知柔与他酌酒赋诗,谈经论义,遨游莲花、九日、凉峰、凤凰、云台之间,临别复置酒饯行于洛阳桥畔。知柔对诸经皆有论述,将寄朱子考订,文稿尚未寄出而于淳熙十一年(1184)病卒。朱熹写文祭之,深致惋惜。
知柔著有《易本旨》、《易大传》、《易图》、《春秋义例》、《古学并图》、《诗声谱》、《论语后传》、《诗话》、《梅青传》、《诗骚古赋》、《杂著》等,均有刻印传世,早已散失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