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公望生活旷达浪漫,隐居常熟时,每日沽酒一罂,卧于石梁,面山饮,饮毕,投罂于水而去。曾于月夜棹孤舟,从西郭门出,循山行,至湖桥,以长绳系酒瓶于船尾,回舟过齐女墓下,牵绳取瓶,绳断,抚掌大笑,声震谷宇,闻者以为神仙。终日在荒山、乱石、密林中兀坐,或往泖中(松江)通海处看激流轰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咤;亦不顾。50岁时在松江卖卜,居柳家巷,与名画家曹知白交往,开始学画山水。由于长期生活于山林,对自然界有甚深的观察和感受,故下笔不同流俗而独树一帜,居元季画苑四大家之首(余三人为倪瓒、吴镇、王蒙)。
黄公望山水很有虞山、富春江特色,师法于董源、巨然两家而又独出心裁,表现了两种格调:一种为浅绛山水,山头多矾石,常用披麻皴与劈斧皴,笔势雄伟另一种则系水墨,干笔皴擦,皴纹较少,笔意简淡豪迈。在作画前他重视写生。倪瓒说他“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故笔下千岩万壑,愈出而愈奇,如《九峰雪霁图》便以洗炼手法表现了雪山明‘净错落之状,意境极为深远。最著名的作品为《富春山居图卷》,长2丈4尺,至正七年(1347)始作,时年已?9,苦心经营了7年才完成。画中所现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峰峦坡石,起伏变化,云树亦疏密有致。其间并点缀以平沙、村落、亭台、渔舟、小桥,以及溪山远处的飞瀑。笔法如草篆,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呈现出平和宁静的气氛。
他的《观瀑图》,题款为“平阳黄公望”。 又有《题梅花道人墨莱诗卷》,末署“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时年八秩有一。”
晚年,居西湖赤山筲箕泉,卒于富阳,年86。著有《画山水诀》、《大痴山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