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严仙藜,字太乙,清龙溪县石码镇人。父名家椿,是石码名儒。太乙曾师事郑亦邹。郑字白麓,曾任清朝内阁中书。后乞归,结庐于白云山,授徒著书,为漳中诗坛泰斗。
仙藜贫穷多病,至50岁犹困于场屋,功名无分。数学家庄亨阳称赞他“笃问学,有异才”。却处在文网缜密的“康熙盛世”,名不出闾里,抑郁以终。清乾隆《龙溪县志》介绍他的身世仅寥寥数语而已。他虽生平萧瑟,而诗文自有异彩,终不可掩。庄亨阳评其文“深古瑰丽,非耳目近玩”,评其诗“浸淫大历间”、“言之有物,气骨特雄健“。
仙藜的诗像晋阮籍的《咏怀》,隐晦悲愤,意在言外,读者必须细心体会,才能听懂他隐藏在诗句中的心声,他的《春兴》八首,暗比杜甫的《秋兴》八首。春天本来是良时美景,赏心乐事的日子,但他所过的却是“烘衣只续烧茶火,买酒仍须卖画钱”的贫苦生活,毫无乐趣可言。
他写的《过塔溪》诗所见到的塔溪风景是:“河豚冲网白,溪蓼拥舟红;密树千丝雨,疏钟一塔风。”毒鱼、苦蓼、冷雨、凄风,充塞空间。雍正六年(1728年),仙藜客游福州,正值瘟疫流行,他写出《疫气》一诗,其结句说:“太平艰苦日,休罪瘴烟高”当时号称“太平”,实则万民艰苦,人为不臧乃是基本病因,这是他对清廷的严厉指责。
读他的《残荷》诗,颇疑作者影射康熙帝捕杀崇祯皇帝子孙的事。明思宗太子慈烺于明亡后逃匿外祖父周奎家,被周奎告发,捕杀于狱中。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清廷又搜捕逃匿64年的崇祯王子朱慈焕,凌迟处死。诗句说“碎尽红绫瓣,秋风似剪刀”。正指朱家皇族被杀戮无遗,清政权活像剪刀。当者披靡。
仙藜著有《碧捂庵集》,死后出版,改名《野航诗钞》,收诗237首。《石码镇志·艺文志》录其佚诗13首,共250首。
上一篇:陈泽
下一篇:黄可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