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1585—1665)
李士淳,号二何,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生于梅县松口洋坑祥安围。自幼聪颖过人,十二、三岁能下笔千言,为时人所称羡。十九岁考中秀才,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8年)中解元。时朝政衰败,民不聊生。梅县境内,遭天灾,发生大饥荒。李二何目睹灾情,内心极为难过,与邑中0共商平粜赈民办法、首先捐出自己赴京会试的津贴花银,兑换官谷,散赈饥民。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他有感于梅溪(松口)出口处“山川文峰欠佳”,集资兴建元魁塔。明天启二年(1621年)为阴那山修志,并在乡开设私塾“五龙馆”,岁招生百人,为梅县后来文风鼎盛,作出了一定贡献。天启三年(1622年)入都,至崇祯元年戊辰(1628年),44岁中第18名会魁。越三年,始派任山西翼城县令。到任后,捐俸银130两建“翔山书院”,课士育才,政务余暇,亲为生员讲学。至崇祯癸酉、丙子两科,翼城士子中举人者20余人,其中有6人登进士。翼城士绅为李二何建生祠——“李夫子祠”。崇祯八年(1635年),调往山西曲沃任知县,又在当地建乔山书院,捐俸银100两为该县科举诸生作书卷资,申明学道,竖碑学宫。后曲沃一连三科得中榜眼。人称李二何为“岭南夫子”。
崇祯十一年,朝廷为选拔真才,考选翰林,李二何由于在山西两县政绩显著,得当时京畿魏柱史荐贤,参加殿试,御试答策切中时弊,召对称旨,钦取第一,授翰林院编修,并被命为东宫侍讲,教授太子朱慈火艮读书。此后,他在“恭逢圣明千秋之遇疏”中建议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并指出当今朝臣的四个劣性锢习:“一好浮议求胜;二不肯实心做事;三庸庸者各为其身家;四矫矫者各标其门户。”他认为这些人的病根在于“安处”二字,建议皇帝甄别群臣,察其优者超擢,劣者处治。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太子朱慈火艮及李二何被俘。越明年,李自成兵败西撤,李二何趁乱携太子朱慈火艮潜返回里隐居于阴那山,并组织训练乡兵,在老家松口一带收税、募资,以图东山再起,恢复明朝。后见中原清军势大,反清复明无望,便劝太子就此出家,削发为僧,称“大岁和尚”。李士淳作有小歇石诗“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和灵光寺紫殿上对的联:“黄鹤楼上,物换星移,但求水碧山青,再至吕仙逢旧主;白鹿洞中,春回秋去,又见花开子结,重来学士认前身。”隐喻其事。自后,李二何筑室于阴那山灵光寺三柏轩隐居,著《三柏轩文集》,并在“粲花馆”课士育才。68岁时又重建松江书院,筑敕书楼珍藏明祚史籍颂典约法,作讲学行反清复明的据点。李士淳70岁修《程乡县志》(《葛志》)。75岁登元魁塔作“登塔记”,78岁作《古今文苑序》。在这些著述中,都蕴蓄着忧国为民的宏愿,寄厚望于后生青年一辈。其主要著作有《古今文苑》、《三柏轩集》、《燕台近言素言逸言》、《质疑十则》、《诗艺》、《阴那山志》等。
清廷为笼络民心,几次征召,李二何辞以老病,坚卧不出。其登塔诗云:“南山秀色喜长在,北阙征书莫再来”。李二何一直隐居于阴那山林下十余年。清康熙四年(1665年)病逝于松口,终年81岁。
上一篇:郑兰甫
下一篇:林朝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