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邵江海(1913年—1980年),漳州虾仔巷人,系漳州地区主要剧种——芗剧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戏剧协会会员,市文联副主任,原漳州市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1960年曾出席全国第三届文代会。
邵原籍同安县,家庭贫困,只念过二年小学,就去卖冰棒,做泥水小工、当小贩。民国16年(1927年)在厦门应菜河业余剧团学艺,拜台湾歌仔戏名艺人为师,后在明月圆班当演员。民国21年到海澄、龙溪教戏,先后在浮宫宝德春班、石码金瑞春班、正桂春班教戏。民国23年在浮宫丹宅村被招入赘。不久国民-演台湾歌仔戏,隔年国民-戏比较放松,当时邵的艺术已有相当造诣,他又开始到石码、许茂城内等地教戏,此后闽南许多乡村慕名前来请他教戏。抗战时期他先后在新艳春、艳芳春、抗战班和盐草班等十多个戏班演出,又来往于龙溪、海澄、漳浦、长泰、同安、厦门等地,传授辅导业余歌馆和业余剧团,计有50多处,在闽南布下芗剧种子,其门徒遍布整个闽南地区。他为了区别台湾歌仔戏而呕心沥血,创作出芗剧曲牌改良杂碎调,成为后来芗剧主要曲调,并积极挖掘整理《安安寻母》、《六月雪》、《李妙惠》、《白蛇传》等传统剧目30多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浦南渡东辅导业余剧团,人民政府发现他还流落民间,随即聘请他为龙溪专区实验芗剧团编导,其家属也从浮宫丹宅村迁来漳州虾仔巷定居。后来他和陈开晞共同创作整理《三家福》、《加令记》、《逐荷志》、《黄道周》、《水仙花》等剧目。1958年在龙溪专区艺校当教师编导,其艺术造诣很高,编剧、导演、表演、唱工等艺术样样精通,尤其擅长丑角和旦角表演艺术,后人称他为闽南芗剧大师、江海仙和芗剧创始人。
邵一生坎坷、生活艰苦俭朴,体质较差,晚年身患多病,治疗无效,卒于1980年4月。
上一篇:黄典诚
下一篇:戴文赛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