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彭俐依(1930~1985)
彭俐依,女,长沙人,1930年4月8日生。父亲彭菊生是湘剧名琴师,她幼时聪颖,
随父在戏班中成长,耳襦目染,不论高腔弹腔,一学就会,见者称许。1942年她随父在桂林参加田汉领导的“中兴湘剧团”,诗人安娥曾教她读书识字,在戏班中曾受过湘剧名演员吴绍芝、徐绍清的关怀和指点,后又拜师萧金祥,边学习边实践,进步甚快。抗日战争胜利后,她作为湘剧义华班的主要演员,演出于洞庭湖区各县镇。
1949年8月,她全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政治部洞庭湘剧工作团,曾主演《九件衣》、《江投渔歌)等新剧目。1952年她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与徐绍清合演高腔剧目《琵琶上路》,获二等演员奖;1955年在湖南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中主演《拜月记》中的王瑞兰,获一等演员奖。1957年《拜月记)拍摄成电影,为湘剧第一部戏曲艺术片。
她擅长青衣,兼工花旦,嗓音浑厚圆润,行腔富有特色,尤以高腔更具功力,自成一家。她对艺术创造严肃认真,对所演人物能不断钻研、创造、发展;为更好地表现《描容上京》中的赵五娘描容形态,便决心学画,亲身体验;在《闯帘》一折中将赵五娘的“一闯”发展为“三闯”,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她重视改革音乐唱腔,如弹腔戏《断桥》中所创造的“正南路三眼”的新板式,得到戏曲音乐界的赞许,并已广泛流传。其撰写的表演艺术文章及艺事回忆录共约10万字,改编的《琵琶记》经范正明整理后,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她于195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剧协湖南分会副主席。1958年任湖南省湘剧院副院长,1978年任湖南省艺术学校副校长。1985年1月16日,彭俐依因病逝世。
上一篇:张叒
下一篇:高继青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