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鼎
潘鼎(1775年~1836年),字彝长,罗阳人。少即聪颖,被誉为神童。十三岁考中秀才,十五岁考取癝生资格,三十六岁考取副榜举人。潘鼎擅长诗歌、古文和笔记文章;书法集晋唐之精髓,雄秀流丽,自成一家;水墨写意,皆得天趣,所画花、竹、荷,为人所钟… [详细介绍]
舒恭受
舒恭受(生卒不详),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清军收复定海,委往定海经管粮台,并暂署县篆。三月初,专署定海县事,并总理定海粮台事务。任内官声素著,洁已奉公,才识既优,爱民忧民,实心实政,办事勤恳,民庶感孚,匪类畏威,政绩洋溢于浙东。定… [详细介绍]
黄式颖
黄式颖(生卒不详),字和生。定海紫微庄(今双桥镇)墩头村人。从小就随其兄黄式三学习经史。博览诸子百家,学业上有成就。中年从教,殚心敬业,培养出数十名高才生。平时布衣素食,节省钱物救济穷苦乡邻,为人正直,爱打抱不平。为乡里人所敬重。清道光初年… [详细介绍]
王修植
王修植(约1858年~1903年):字苑生,号俨庵,皋泄乡人。幼年读书,过目成诵。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任编修。不久,调任直隶省道员,创办水师学堂。是时,光绪帝意图变法。修植草拟开铁路、设邮政、裁绿营、立学堂、废… [详细介绍]
沈应奎
沈应奎(1821-1895)于1889年(光绪15年)奉旨接替邵友濂,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首任布政使。而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此期间,受台湾巡抚制约的台湾地方父母官。沈应奎,号吉田,浙江平湖县人。光绪十年中法战争,法海军占领澎湖,进扰基隆、淡水… [详细介绍]
陆士逵
陆士逵(生卒年未详),字鸿淅。原籍河南,清初随父避战乱至江南,初居慈溪,旋迁鄞县。少耍戏伤臂,求医拳师王瑞伯得愈,遂拜王为师。积数年功,得王之武艺及医术。(一说少入武林学武,兼习伤科。)以石碗铁筷进餐,使铁烟管吸烟,均取其重而练臂力。据传其… [详细介绍]
卢址
卢址(生卒年未详),字青崖,一字丹陛,鄞县县城人。诸生,博览嗜古,尤喜聚书,遇有善本,不惜重价购藏。闻亲朋有异本,必宛转借抄,晨夕校雠。积30余年聚至数万卷,遂仿“天一阁”式样在石板巷建藏书楼,取韩愈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救终始… [详细介绍]
姜炳璋
姜炳璋(1736—1813),字石贞,号白岩,象山丹城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与钱大昕、纪昀等,时称“八彦”。后任四川石泉知县,其民世代业山,荞麦充粮,因教民种水稻,栽桑桐,建书院。继任江浦知县,率民筑堰,辟田数千亩,民称“姜公堰… [详细介绍]
黄澄量
黄澄量(生卒年未详),字式筌,号石泉,余姚梁弄人。诸生,曾宦游京都。平生不置产业,喜藏书。清嘉庆十二年(1807),建五桂楼于梁弄,藏书5万卷,颇多宋元明善本,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阮元《黄氏五桂楼藏书目序》称,黄澄量“慕远祖宋时号五桂… [详细介绍]
叶樊
叶樊(1791—1836),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县城人。初为候选县丞,后绝意仕途。多次倡捐募,赈济县内灾民。好土木营建,尤长桥梁建筑,相继督造修建余姚东门外皇山桥(今改建混凝土闸桥)、跨舜江的通济桥(今存,为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城石… [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