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曾丰

朝代:宋

上一篇:曾从龙
下一篇:曾宏父

作品列表

社鼠

依附宜灵寝陆梁,乘人切忌肆为殃。
不知猫在旁窥伺,才堕其机辄中肠。

查看译释

社前雷雨连旬

社到如今已有涯,阴罅阳隙卒乘之。
风雷撼夜何相激,桃李催春不自支。
鸿狃犹寒忘去计,燕疑未暖爽来期。
杜鹃毋怨莺毋喜,春早春迟自有时。

查看译释

上浙东帅王尚书

太古牺娲氏,创为琴与笙。
氤氲弸混沌,噢咻擘冥茎。
合气归三律,分音丽五行。
未歌先协律,无韵不成声。
曲度初焉{左寸右刂},诗机寝以萌。
朝廷风化洽,里巷颂声盈。
玄鸟三夫倡,卿云百辟赓。
口姑随所发,心自得其平。
三代德为政,四诗词见情。
揫收归礼义,点检中章程。
传久宁无杂,删多亦已精。
王通续似赘,束晳补疑赢。
圣事难为僭,时名可与争。
遒人中旷绝,乐府四纷更。
体变从苏李,枝分入逊铿。
舂容七字律,挺拔五言城。
老杜收全气,新功集大成。
统经唐末乱,派转国初清。
欧定圣俞价,苏成山谷名。
江西容入社,天下指为荣。
顾我耽余习,如今费半生。
闲中无益作,醉里不平鸣。
改罢令儿诵,吟成唤客评。
槁肝随血呕,枵腹欠书撑。
乱稿囊成瘿,狂题壁被黥。
扪心终鹿鹿,掩俗强铮铮。
要得谁然否,能为我重轻。
宗风晋王导,诗学汉匡衡。
废食毛锥子,忘年墨客卿。
风骚潜出入,古律恣纵横。
造化随机掇,江山与笔撄。
千年传有嫡,四海敌园勍。
妙韵敺三籁,徽音逼六{径彳换音}。
何当被金石,直可荐宗祊。
宿杰饶先驾,新英听主盟。
闻韶醒耳阏,慕蔺倒心旌。
伛偻循涯进,殷勤曳屣迎。
观天醯瓮坐,持斧郢门呈。
鱼未经烧尾,龙犹要点睛。
金篦轻发膜,银海骤增明。
肯作招风木,甘为附骥虻。
龙门难得到,玉府不妨倾。

查看译释

过滕吊秦

浔流容派两江口,中有一城大如斗。
埤堞{剸刂换瓦}抏上藉隍,楼台瓦溃泥漫霤。
入言淮海初到时,江献其清山献奇。
彼私得之既以去,今幸存者皆其遗。
古藤阴下非眠处,肆言成谶终还悟。
末祸休冤黄绶欺,初谋已被儒冠误。
眉山处丧与得坎,朱崖儋耳全吾身。
孰知淮海造三昧,犹与眉山隔一尘。

查看译释

过太和赴主簿邓楚材豫章贡闱之约

福建人才古邹鲁,文章师匠道宗主。
余子姑作寻常看,此公仅能一二数。
太学颉颃赋争衡,凌云之气掷地声。
鲲鹏谁碍天南去,麒麟犹落地上行。
南昌倾盖恨不早,西昌扣门喜欲倒。
风雨那容酒绝交,江山不许诗在告。
宦途同调能几人,相逢莫厌情相亲。
言下甘心听苦口,镜中白发催青春。

查看译释

过南安接孟使君辞警策多矣复承遣诗追惠遂足

坤元分气谓无间,南崖北崖才尺寸。
地寒地暖差之半,乾元分气谓无颇。
南枝北枝能几何,春早春迟差尔多。
我来幸未全失策,南枝早退不留迹。
北枝晚出犹弄色,惊见北枝问南枝。
寒香羞受时辈知,随清风入孟郊诗。
诗之视梅类高致,孟之视诗浑细事。
至大至刚浩然气,其诗拔我尘埃余。
其气充我情性初,吾自觉吾非故吾。

查看译释

癸卯豫章贡闱酬赠教授张安叔

吾与子所居,相去二百里。
建昌吾之邻,其实同郡耳。
已久闻姓名,不专为科第。
论心虽所共,举足若相避。
只今缘檄来,车柄初各指。
去矣信所之,偶然集于此。
相闻始相逢,同调更同事。
谈谐出肺肝,议论到骨髓。
首遗垂盖篇,至以马班比。
爱我岂不深,恐非切磋意。
麻姑山气偏,土物半仙剂。
枸杞杂黄精,犹未穷厥美。
清淑之所钟,一代文章士。
翘翘南丰曾,挺挺江旴李。
岂独华江西,往往国之瑞。
谁共继此公,或者属吾子。
更倾胸次高,莫道华端是。

查看译释

辛丑大水

天公哀此生人苦,潸然出涕洒下土。
五昼五夜涕不已,平陆成河山作渚。
是方为邑本窪下,今者之变顷未睹。
何止人家水半扉,或压或滋遍处所。
居家老稚几为鱼,夜乘一叶投山坞。
虽知此邦祸可免,颇念吾庐欹莫拄。
朝登山巅聊放目,流尸蔽江可胜数。
何处奔洪之所挤,一旦至斯辜非汝。
天公用是涕愈流,阳侯正自喜且舞。
我愿天公且收涕,忧之反伤亦奚补。
但令老眼开日月,苍生自然得安堵。

查看译释

邂逅南昌簿孙正之剧谈别后聊以记所期者

三秦擅淮石,三孔专江西。
鼎足立世稳,文匠诗宗师。
吾生亦太晚,流风殆谁归。
龙泉剑之精,夜气贯斗箕。
今其为三孙,锋芒不能辉。
大孙学如针,鑽到罅隙微。
小孙笔如雷,挟雨驱虹蜺。
弟兄时辈中,群雄望风雌。
我新幸且识,其仲字正之。
才调骥历块,襟怀鸥忘机。
每见必樽酒,漫延率移时。
剧醉尚正色,太平辄愁眉。
万事谈未了,心随白云飞。
其如总是客,而更遽语离。
各著古人鞭,满意酬所期。
离合有自然,姑置天一涯。

查看译释

谢宜黄乐奇卿投诗

大初分气入三才,诗与吾生一处来。
胸次融教成乐国,笔头点出是春台。
摘君句眼诗三复,撩我吟肠月久回。
机械相投意相得,交盟不结自陈雷。

查看译释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