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楼钥

朝代:宋

上一篇:罗愿
下一篇:张良臣

作品列表

林和叔侍郎龟潭庄

顷年曾记游花谿,宗枢潭府谿之湄。
徘徊其上叹秀爽,宜有英才瑞明时。
岩岩林公天与奇,劲气不为金石移。
少以六义鸣上庠,游宦所至英声驰。
澜翻荐口彻旒冕,通籍直上黄金闺。
出宰长城如卓鲁,至今遗爱人歌之。
入朝一冠御史豸,台纲振厉先光辉。
光宗圣度如天大,俾承旧制形宸奎。
言所当言公不屈,上喜抗直深倚毗。
历居三院上横榻,首尾独击及四期。
擢居小天不肯住,远指章贡把一麾。
政成召节不旋踵,神与清涨促公归。
代言批敕节弥励,藜藿不採非公谁。
竟以松班分制阃,海邦虽陋不鄙夷。
抚摩赤子厪一稔,功利及物难周知。
公方在台我立螭,台省相望心事齐。
皇上初政公赐环,我居青琐公紫薇。
时平论事同努力,寄名雷霆如恐迟。
我求外补径投閒,公亦出关喜相随。
受廛亲见贤郡侯,攀辕卧辙同旄倪。
公时自谓二宜去,吏民犹诵三不欺。
棠阴蔽芾勿翦伐,万人来往城南堤。
书来不复说余事,颇言别墅躬鉏犁。
频年日涉愈成趣,去家三里共游嬉。
首崇御札极尊合,又以副墨登之碑。
非欲自诧稽古力,铺张圣德彰仁慈。
犹记殿上争挽衣,咫尺龙颜犯天威。
坐以汉法当粉齎,廷臣就列仍绅緌。
箧藏常裾不容毁,如以折槛存轩墀。
公严十袭我书榜,老臣追往空涕洟。
吾闻一潭浩深绿,上有怪石形如龟。
是为古丽最佳处,地藏天作公发挥。
大谿横贯地坦平,演迤明秀山四围。
十峰历历可名数,余如芙蓉耸天涯。
独此一山亘里许,中立壁峻难攀跻。
堂名娱老正东南,比汉二疏公庶几。
海棠炫昼绕栏槛,细声嫣红遍繁枝。
杂花满地秀而野,何殊迂叟居洛师。
千岁灵龟巢莲叶,祝公耆寿登庞眉。
桃花源杳号霞隐,木奴霜后黄金垂。
深可藏书旷可射,初篁细香临月池。
狎鸥渚边鸥为下,观鱼梁上鱼不疑。
悬崖石横笋斜出,拒霜为城媚清漪。
公既垂车弃轩冕,鸿飞冥冥不受羁。
超然但欲适吾意,抱瓮直欲心忘机。
我虽未到景略序,尽录无心图画为。
花朝月夕景何限,想见晴好雨亦宜。
落霞孤鹜映西日,多少空翠仍烟霏。
此虽见之咏不足,强欲著语是耶非。
两守宝婺行或止,无由往叩山中扉。
旧闻赵公访欧阳,千里命驾如吕稽。
清风明月两閒人,万口犹传乐府诗。
我虽挂冠病双足,颂系一榻当炎曦。
荷公虽若鱼相忘,尺书时来自缄题。
屡索鄙书懒未暇,又恐境胜难为词。
兹来督我语益峻,远寄蜀绢栏乌丝。
为吾赠诗仍就写,欲待相好无时衰。
想像试作高堂赋,身知难往心欲飞。
才固不多老更尽,况此病瘁神亦疲。
不如及今为公作,语成不工不敢辞。
两家子弟向后日,庶几二老同襟期。

查看译释

吴大监挽词

庠校声名早,朝廷誉望尊。
忠言如日皎,笑语若春温。
四拥皇华节,屡登金马门。
用才终不尽,流庆在仍昆。

查看译释

送内弟汪耐翁随侍因赴临川推官

之子长才盍要津,未知此别几经春。
且为湓浦过庭子,径作临川入幕宾。
生长外家身已死,周旋中表意尤亲。
从今家问须情实,莫事虚文学外人。

查看译释

林德久秘寄楚辞故训传及叶音草木疏求序于余

平时感叹屈灵均,离骚三诵涕欲零。
向来传注赖王逸,尚以舛陋遭讥评。
河东天对最杰作,释问多本山海经。
练塘后出号详备,晦翁集註尤精明。
比逢善本穷日诵,章分句析无遁情。
林侯忽又示此帙,正欲参考搴华英。
属余近岁方苦疾,笔砚废堕几尘生。
尝鼎一脔已知味,始知用工久已成。
况复身到荆楚地,详究兰芷闻芳馨。
前此同朝幸相与,锦囊诗文为我倾。
惜哉不早见此书,病中欲续神不宁。
年老耄及屡求去,倘得挂冠早归耕。
尚当一一为寻绎,期以爝火裨明星。
谩挥斐语塞厚意,深媿所报非琼莹。

查看译释

赠郑相士

知君冰鉴照人寒,我相儒酸未足观。
东甬从来多俊秀,为烦著眼细寻看。

查看译释

赠徐松

我为浮名媿引年,老余八十尚飘然。
不如合却谈天口,归向白云深处眠。

查看译释

送刘仲起主簿

刘郎鸾栖海濒色,不减向来人姓习。
凛然躯干即之温,语恐伤人中有立。
论交虽厚笑甘体,御吏以严无束湿。
公余黄卷频卷舒,艺圃工夫日加葺。
永嘉素多君子僚,休沐新盟有清集。
伯伦忽去谁鲸吸,欲挽不留情悒悒。
君方年盛才有余,逸骥宁容在羁馽。
期君速蹈功名机,塞草连云朔风急。

查看译释

赠熊道人

十载隐潭衡,居然腑肺清。
枯禅参懒瓒,老气激弥明。
笔底烟云妙,人间势利轻。
款门俄告别,江海一浮萍。

查看译释

为倪正父尚书题壮怀堂扁以诗来谢次韵

久矣君宜任弼谐,果随召馹上天阶。
几年不作相逢梦,一日俄倾积别怀。
情厚夫君几鲍叔,愚如老我类高柴。
它时户册高悬后,直欲扁舟访水涯。

查看译释

赠僧文可往黄州建东坡寺

一坡久矣郡城东,居士来游地望崇。
问舍求田烦作计,拈槌竖佛看谈空。
共分庞老沈江宝,要奉儋州秃鬓翁。
去作开山第一代,灯灯相续到无穷。

查看译释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