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刘基

朝代:明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br/><br/>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br/><br/>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br/><br/>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br/><br/>
上一篇:凌濛初
下一篇:明无名氏

作品列表

社日偶成奉呈石末公

昔闻同社燕鸡豚,今见操戈竞一飧。
松柏空坛饥鼠出,枌榆落日乱鸦喧。
地连吴会嗟何蹙,民是周余不半存。
疏懒浑愁闻世事,治聋有酒漫盈尊。

查看译释

冬至日泊舟戈溪

日薄云阴雪在山,野寒溪静客舟还。
乾坤簸荡逾三载,风俗乖张似百蛮。
废井衰芜霜后白,空村乔木晓余殷。
独怜节序逢冬至,不得安栖学闭关。

查看译释

立冬日作

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
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
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
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

查看译释

擢彼乔松

擢彼乔松,在彼丘阿。
岁莫凄风,飒为枯柯。
忧来伤心,云如之何。
瞻彼昊天,曷其有宜。
天降淫德,铺于下国。
稻粱黍稷,暨于螟。
不稼不穑,寇攘以食。
哀此下民,曷其有极。
心之忧矣,如烹如煎。
丧乱靡底,如渊如泉。
如彼奥草,孔蔓以延。
呜呼昊天,伊谁之愆。
有罻者罿,曷施于宇。
胡罾于林,觊彼鲂鱮。
小人所怃,君子所与。
弗询弗犹,曷其有愈。
君子不畏,乱日以炽。
君子不忧,乱日以悠。
正言谔谔,谄言诺诺。
欢言孔怡,丧乱所基。
邦家维车,庶民维舆。
庶僚维服,大臣维御。
慎尔驱驰,俾险作夷。
无然没没,无俾车偾。
无曰予知,民各有思。
无曰予圣,庶民孔竞。
无竞维德,四方之则。
无为回遹,以纵枉慝。
瞻彼高原,翳翳其云。
眄彼大水,浩矣无津。
嗷嗷飞雁,各念尔群。
哀我人斯,胡胥以沦。
莫高匪天,莫明匪日。
何纤勿冒,何昧勿晰。
维此圣人,庶民是葵。
维彼愚人,则各有谋。
原隰之瘁,夫妇云之。
闾巷之呻,君子闻之。
弗闻弗惟,则各有思。
式谤式詈,腑肠以离。
谷斯之秕,农以为殃。
匪鹰匪隼,曷云能翔。
维天有船,不可以航。
眷言顾之,心焉恻伤。
相彼茂草,飞鸟依之。
淠彼深渊,鲂鲤归之。
靡依靡归,胡能勿悲。
我有隐忧,人莫之知。
中途有棘,庶民伐之。
执讯弗笃,君子堲之。
不瞆不聋,孰填尔聪。
靡瞻靡顾,自贻伊瞽。
如彼沸鼎,无增尔薪。
无从尔言,以逖远人。
迩人营营,远人兢兢。
弗讹尔心,曷其有惩。
嗟尔君子,戒慎尔止。
靡谦不光,靡盈不毁。
维山有杞,维泽有芷。
庶民所履,维君子使。
陟彼高原,维风飗飗。
靡草不凋,无木不刘。
忧来伤心,如焚如抽。
瞻仰昊天,曷其有瘳。

查看译释

遣闷柬石末公

绿杨落尽白杨枯,坐石徒令岁月徂。
尚想藩臣知患盗,岂期驿使似投巫。
当时粳稻通辽海,今日风涛隔具区。
豺獭可堪专节钺,衣冠何以拔泥涂?

查看译释

柯桥灵秘寺即景赠基上人

尽日阴阴风坠花,楼前沟水发芹芽。
青春院宇僧房好,白昼豺狼客路赊。
对坐虾须回舞燕,出门鸱尾立饥鸦。
相期握手何时再,五月芙蓉隘若耶。

查看译释

题画鱼

为爱濠梁乐有余,故拈兔颖写成图。
秋风忽忆银丝鲙,肠断松江隔具区。

查看译释

感叹

闻说苏州破,仓皇问故人。
死生俱可悼,吾道一何屯。
北去应无路,南藩自此贫。
凄凉转蓬客,泪尽浙江滨。

查看译释

题梅花小禽图

三鸟翩翩海上来,一双飞去入瑶台。
可怜铩羽空山里,独立寒枝怨野梅。

查看译释

题小景

江头日日起西风,江树惊寒叶变红。
天澹云低何处雁,一行飞下荻花中。

查看译释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