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鹧鸪天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

[宋] 辛弃疾

晚岁躬耕不怨贫。支鸡斗酒聚比邻。
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遍存。更无一字不清真。
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诗文译释

【注释】
  ①去手:离手。  颂陶之作,既颂其诗品,更颂其人品。论诗拈出“清真”二字,颇有见地:清新淡远,纯朴真挚,此即陶诗千载流芳之真谛所在。论人则推崇其不耻躬耕,安贫乐道,清操自守。诗如其人,诗品之高洁,必源于人品之高洁,此词正体现此种文学批评原则。
  ②“晚岁”两句:谓陶潜晚年躬耕田园,安于清贫,以薄肴淡酒邀会乡邻,彼此融合无间。按:陶潜有《西田获早稻》诗备述农耕之乐,结句云:“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陶潜又有《归田园居》之五:“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近邻)。”躬耕:亲自耕种。斗:盛酒的容器。
  ③“都无”两句:言陶潜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晋宋之间事:指东晋末年、刘宋初年,即陶潜生活的年代。这是一个南北分裂、战乱不断、篡弑频起的年代,极端动荡混乱,凶残黑暗。陶潜因作《桃花源记》,幻想出一个超现实的理想社会。桃源中人竟“不知有汉,无论(更不用说)魏晋。”辛词化用其意。羲皇以上人:指上古以远的人。参见前《念奴娇》(“近来何处”)注⑨。
  ④“千载后”三句:言陶诗以其“清真”而流传千秋。清真:指陶诗独具的一种风格:清新纯真。苏轼《和陶渊明饮酒诗》:“渊明独清真。”
  ⑤“若教”两句:言陶潜归隐田园,高风亮节,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王、谢诸郎:王、谢两家的子弟。王、谢是东晋的两大望族,其子弟以潇洒儒雅见称。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潜柴桑人,晚年归耕也在柴桑。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