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的桑蚕业起源甚久,据《尚书禹贡》记载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桑土既蚕,可见大禹之前兖州便已养蚕。兖州市1976年在王因遗址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古墓群,从出土的石纺轮、骨针来推断,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这方土地的人们就使用纺织技术并用骨针缝制服饰了。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鲁秋胡戏妻的故事便发生在兖州。鲁秋胡之妻名罗敷女,亦称采桑女,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位美女。她坚守贞洁,采桑养蚕,孝敬公婆。而其夫秋胡从军多年,不识其妻,归途中见采桑女罗敷貌美,以金诱之,以言戏之,罗敷严词抗拒。后归家方知是夫妻。罗敷见夫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悦路旁妇人,忘白发,怒斥鲁秋胡,愤而投河而死。兖州桑园村的采桑女墓,世代诉说着这位中国第一美女的哀怨故事。而兖州城东南隅的嫘祖庙(俗称机神庙),表明了兖州织丝业的发达和人们对织神嫘祖的崇拜。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兖州作《答汶旧翁》诗日: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杜甫亦有诗云: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可见兖州桑蚕业之盛。至明清时,滋阳绢绸优于邻近诸县,享有美誉。由此可知兖州的桑蚕织作业是世代相袭,一脉相承的。至于新驿桑蚕近二十多年来,发展更为迅猛,蚕茧产量逐年提高。其滨阳蚕丝,美名传播。蚕业生产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途径。当然,兖州作为传统的养蚕之地,桑蚕在各乡镇均有养殖,只是新驿镇规模较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