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香糯是上思名特优产品,历史悠久:自《上思州志 道光版》开始,上思的县志均有关于香糯的记载。上思香糯独特的品质来自上思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栽培技术及优良品种。 上思香糯1984年被广西粮食厅评为“名贵品种”; 2004年12月得到广西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定。2006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上思县人民政府香糯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3年12月30日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在上思县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上思沙糕等五项与上思香糯有关的民间手工技艺名列其中,占全部上思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总数(共20项)的四份之一。2013年10月,由上思县创作的地域风情音乐剧《香糯香》获参加第十届中国文化艺术节“群星奖”戏剧门类作品决赛优秀奖。

  上思香糯是上思县的特产,其具有米质纯净,洁白如玉,香气浓郁,制成各种食品柔软,粘性强,如蒸之糯米饭粒油光闪亮,香甜可口,挤能成团,放能膨松,软滑而带粘,口感好,气味芳香,故有“一田种糯遍垌香,一家蒸糯全村香”之说,是民间逢年过节用作粽粑、年糕、米花、汤圆、糍粑、糯米饭等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美食的上乘原料,长期吃用对人体有保健效果。

  几年来,上思县把香糯种植作为发展地方特色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每年全县上思香糯的种植面积都在5万亩左右。同时为了保持香糯的优良品质,这个县实行了标准化生产,建立了无公害生产基地,农业技术部门认真指导农户选留种子,抓好提纯复壮工作,并指导农户选用远离污染源、农田生态环境好,灌溉水流及大气质量符合无公害生产条件的田垌种植,生产出的产品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去年经自治区农业厅认定,上思县为水稻无公害生产基地,今年又将上思香糯送往国家农业部化验审定,结果产品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国家农业部认定上思香糯为无公害农产品,并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这是防城港市第一个获得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2013年,上思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上思香糯”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国家农业部认定上思香糯为无公害农产品,并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这是防城港市第一个获得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

  上思香糯是上思县的特产,其米色洁白透明,味道芳香。 几年来,上思县把香糯种植作为发展地方特色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每年全县上思香糯的种植面积都在5万亩左右。同时为了保持香糯的优良品质,这个县实行了标准化生产,建立了无公害生产基地,农业技术部门认真指导农户选留种子,抓好提纯复壮工作,并指导农户选用远离污染源、农田生态环境好,灌溉水流及大气质量符合无公害生产条件的田垌种植,生产出的产品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去年经自治区农业厅认定,上思县为水稻无公害生产基地,今年又将上思香糯送往国家农业部化验审定,结果产品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上思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那里有很多有名的土特产,香糯米是其中之一。

  香糯是上思名特优产品,驰名区内外,1984年经过区粮食厅召开三十二个县市的糯谷品质鉴定,上思香糯与三江黑糯被评为“名贵品种”。据《上思县志》(2000年版)记载:上思种植香糯历史悠久,该品种是上思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和广大农民精心选育及栽培管理下育成的优良品种。其具有米质纯净,洁白如玉,香气浓郁,制成各种食品柔软,粘性强,如蒸之糯米饭粒油光闪亮,香甜可口,挤能成团,放能膨松,软滑而带粘,口感好,气味芳香,故有“一田种糯遍垌香,一家蒸糯全村香”之说,是民间逢年过节用作粽粑、年糕、米花、汤圆、糍粑、糯米饭等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美食的上乘原料,长期吃用对人体有保健效果。

  几年来,上思县把香糯种植作为发展地方特色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每年全县上思香糯的种植面积都在5万亩左右。同时为了保持香糯的优良品质,这个县实行了标准化生产,建立了无公害生产基地,农业技术部门认真指导农户选留种子,抓好提纯复壮工作,并指导农户选用远离污染源、农田生态环境好,灌溉水流及大气质量符合无公害生产条件的田垌种植,生产出的产品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去年经自治区农业厅认定,上思县为水稻无公害生产基地,今年又将上思香糯送往国家农业部化验审定,结果产品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013年,上思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上思香糯”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上思香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上思县思阳镇、在妙镇、叫安乡、平福乡、华兰乡、南屏乡、那琴乡、公正乡等8个乡镇及其管辖的80个行政村和国有昌菱农场。保护范围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07°32′-108°16′,北纬21°44′-22°12′。保护面积5.5万亩,产量1.5万吨。

  上思香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上一篇:神泉鱼丸
下一篇:惠来荔枝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