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汉朝为什么要与匈奴和亲?

 发布时间:2019-11-07 10:49:24

   汉朝与匈奴和亲的目的在不同时期而各不相同。前期主要是被动,武力不及,被迫无奈;汉武帝以后的和亲则出于联络,居于主动地位,而这些都和汉与匈奴之间的国力对比紧密相关。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匈奴在其首领冒顿单于统治下,实力正处于上升时期。冒顿单于是头曼单于的长子,既有远大抱负又工于心计,是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雉以及汉文帝的强大对手。公元前209年,冒顿率部下射杀其父,自立为单于。随后他轻易消灭了东面劲敌东胡,又乘胜西进驱逐大月氏,南下兼并楼烦、白羊,接着出兵燕、代,全部收复了秦朝蒙恬所占领的匈奴故地。此后,又征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和薪犁,对西汉造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率32万大军出击匈奴,这是西汉首次与匈奴正面接触。最终刘邦及大军被冒顿单于围困于平城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史称"白登之围"或"平城之围"。据应劭记载,为解围困,陈平令画工绘制美女画像送给冒顿阏氏,称愿以此女相赠以解围困,阏氏害怕汉女夺其宠爱,遣使劝说冒顿撤军。美人计率先在这里登场,为汉代和亲拉开了序幕。"白登之围"虽然得以解决,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并没有丝毫解除,强大的游牧民族带来的威胁,始终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西汉统治者头顶。
刘邦脱困后采纳刘敬的建议,与匈奴和亲,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以和亲为外交手段的先河。由此可见,西汉与匈奴的和亲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刘邦希望借助于和亲避免匈奴的进攻,而"白登之围"成为这次和亲的契机。从当时和亲背景看,这一举措是有利于西汉的,为西汉国力发展赢得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故和亲在这时是具有一定必要性的,原因有三:第一,从汉初到汉武帝时期匈奴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冒顿单于短时间内统一整个北方草原,兵力强盛,而经过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建立起来的汉帝国,则满目疮痍,在无法抵御的情况下,暂时的隐忍为自己赢得发展的时间,无疑是明智的。第二,匈奴处于相对落后的社会阶段,需要的是肥沃的牧场和众多的奴隶,相对贫瘠的北方草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其南下进攻汉朝的欲望十分强烈。第三,历史证明"和亲协定"对匈奴的约束力量不可小觑。以往人们都是关注汉朝的卑躬屈膝,事实证明在和亲协议签订后,匈奴虽然屡有扰边,但相对于此前的疯狂掳掠已较为收敛。由此可见,汉匈和亲是汉朝根据自身实力采取的不得已行为,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战争。汉文帝在位时仍然沿袭了这一政策。文帝初年双方又有了一次和亲,从而使剑拔弩张的边境形势得以缓和。通过这次和亲,一方面汉文帝与匈奴单于约为兄弟,互不侵扰;另一方面汉王朝每年向匈奴进贡大量财物。总之,这次和亲既是停战议和的结果,又是划定疆域的协定,同时也表现了汉匈以双方人民的切身利益为重的诚意。
公元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死,其子老上单于即位,汉文帝再次派遣诸候王之女出嫁老上单于为阏氏,由宦官中行说送亲。中行说送亲后稽留匈奴不返,此后直至汉武帝时期,他一直住在匈奴充当谋臣,煽动匈奴侵扰汉朝边境,对整个西汉中前期的边疆稳定造成极大威胁。
那么匈奴为何会同意和亲甚至主动向汉朝提出和亲要求呢?原因有二:一是汉匈战争互有胜负,当匈奴在战场上失利时,和亲就自然被提上日程;二是通过和亲,匈奴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每年从汉朝获得大量财物,早在刘邦时与匈奴和亲,每年就送给匈奴大量财物,此后遂成为定例。匈奴军队虽然比汉朝军队战斗力稍强,却没有必胜的把握,千里出征,劳民伤财,又须担负失利的风险,不如和亲坐享其成。
汉武帝以来,经过汉朝前期数十年的发展,双方国力对比发生了逆转,于是汉武帝对匈奴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攻势。在汉朝长期的军事打击下,匈奴骑兵屡遭重创。与此同时,其国内政治矛盾日益激化:左贤王、右谷蠡王因未能立为单于而怨恨左谷蠡王,欲率部众南下归汉,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对汉朝有利。单于为稳定国内局势,以及突出自身地位的正当性,主动要求与汉朝和亲,以汉朝公主为阏氏,以增加其权力的光环。总之,汉武帝死后,匈奴由被动的和亲转为主动要求和亲,由以和亲要挟汉王朝变为好言美语请求和亲。这种局面的形成,完全是汉匈双方实力消长变化所造成的。东汉建立以后,匈奴草原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由此引发的各部落间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南匈奴被迫归附于东汉,匈奴从此分裂为南北两部,国力进一步衰落。停留在草原的北匈奴频繁地与南匈奴发生战争,多次战败。此前以武力征服的乌桓、鲜卑各部在这种情况下也相继脱离其统治。如果说在刘秀末期东汉政府是惧南北匈奴有二心的话,那么汉明帝以后不同意北匈奴求婚,则在于防止其借东汉声威威胁草原上其他民族。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