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湘都模式: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教科书式范本

参见庄主发布时间:12-1008:51

  做休闲农业,如果去日本考察,似乎Mokumoku农场是必到之地。这不仅是因为国内媒体的频频报道,让其有了极高的知名度,更是因为其本身三产融合的成功。

  Mokumoku农场位于日本三重县伊贺市青山镇,农场核心区占地200亩,加上外围区总面积1500亩。

  农场成立32年,依靠有机农产品+工坊式生产+观光旅游体验+智慧性运营模式,打造了一个年产值约3亿人民币的火爆农场。

  国内休闲农业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如今,也有了符合国情的三产融合范本,直追Mokumoku农场,它就是湖南宁乡的湘都生态农业园。一组荣誉称号可以印证一下湘都的阶段性成功: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实验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最佳绿色典范企业、国家五星级休闲农庄、中国十佳食材供应基地、湖南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

  01

  夯实一产:

  以蔬菜为核心,以花猪为引爆点

  位于湖南宁乡的湘都生态农业园,规划面积2630亩,其中,大部分面积用于蔬菜种植。

长势喜人的蔬菜基地

  虽然湘都生态农业园涵盖了生态种养、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园区餐饮、餐饮市区直营店、休闲旅游、研学实践、亲子游乐、科普教育、商务定制、教育培训、乡村民宿等丰富的业态,但蔬菜种植始终是核心。

长势喜人的蔬菜基地

  如果说早期的蔬菜种植,目的只是为了给市区餐饮店提供优质、安全的食材,那么,如今的蔬菜种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将本土村民的利益紧紧捆绑,构建了一个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石。

长势喜人的蔬菜基地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可能连湘都生态农业园的创始人刘跃华也没有意料到,最初的一个动念,只是为了给位于北京的“刘家饭店”提供最为正宗的湖南菜,不惜投入重金在家乡开辟了农场,自建供应基地,蔬菜直供北京,同时给家乡父老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演变到今天,居然发展出“种菜、制菜、运菜、贩菜、炒菜”的产业链。

  产业链的核心无疑是蔬菜,而蔬菜的核心无疑是安全、健康。

  为了构建安全链,湘都围绕“良地、良水、良肥、良法、良制”,开启了自己和自己较真的苦练内功之路。单就“良肥”来说,湘都从最初就自建一个“生物有机肥研发中心”,自建自研自用,不用外来的化学肥、化学制剂、非法添加剂,这在同业间是极其难得的。

湘都自建的生物有机肥研发中心

  能够从最初就构建自己的安全链,这就不得不说创始人刘跃华的远见卓识和深植于内心的价值观,以及由价值观构建起来的价值链。

  梳理湘都的价值链,可以浓缩为“农地增值、农房创收、农村旅游、农业高效、农民致富”,而这也是湘都发展的顶层设计。湘都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到今天,一步步构建、一步步完善的价值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种养结合

  仔细琢磨湘都的价值链,不难发现里面潜藏的企业核心机密,那就是以三农为核心,以家乡为基色,以社区发展为使命。

  谈及宁乡,广泛流传着一段话:“宁乡人会读书,宁乡人会喂猪,宁乡人不会读书的会喂猪。宁乡人会读书,宁乡人会喂猪,宁乡人会读书的更会喂猪。”

  从这段话里,我们一方面可以感受到宁乡人好学重教的氛围,一方面可以了解到猪对宁乡人的意义。

宁乡花猪

  因为,宁乡的猪不是一般的猪,宁乡花猪可是全国四大名猪之一,系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南省名牌农产品。

  作为早期走出去的宁乡人,在北京的刘跃华不忘在北京推介家乡的宁乡花猪,这里面既有餐饮的特色打造需要,也有宣传家乡的博爱情怀。

天蓬元帅府

  为了让大都市人深切感受到宁乡花猪的品质和名贵,为了有一个和宁乡花猪地位相匹配的猪舍,为了不遗余力的宣传家乡的宁乡花猪,刘跃华一掷千金,为宁乡花猪打造了一栋“天蓬元帅府”,可能也是全国最为豪华的别墅级猪舍,可谓力度空前。

  宁乡花猪的养殖,进一步夯实了一产,递进式完成了一产的多元化,同时也完成了湘都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模式。当然,借力打力,既帮助了家乡宣传宁乡花猪,也完成了餐饮的特色打造。

  02

  变废为宝:

  废弃的小学,成为深加工的基地

  做农业,如果没有加工出来的农产品,无论规模大小,挣得只能是农产品的最为初级、最为廉价的价值。

突击检查工作的刘跃华

  长期以来,广大的农民和种养殖大户,绝大部分靠提供初级农产品获利,当个别有想法的想提高利润的时候,走的不是挖掘农产品剩余价值的道路,而是常规的两条路。

  一条是引进新品、改良技术,这种靠产品优化的道路,花费巨大,风险巨大,收效周期长,大部分农人并没有这个条件。

  一条是扩大规模,靠规模取胜,这也是大部分农人的自然选择。但是,前面的种植也好、养殖也好,无论品种、技术多好,后面扩大的规模都需要重新投入,前面的投入无法替代后面的投入,也就是说想提高的收益和重新的投入有着直接关联。这,就陷入了农业发展的线性怪圈。

湘都自主研发、加工的坛子菜

  刘跃华从踏入农业的那天,就坚定的要走加工之路,这也是为了实现顶层设计,完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必走的一步路。

同餐饮店融为一体的湘都农产品展示

  为了形成一产的种植养殖,二产的加工,三产的配送销售、餐饮服务和乡村旅游,刘跃华的产业布局在最初遭遇了极大的阻力,周边的亲朋有很多人不理解,有的说他不懂农业,有的说他是瞎搞乱搞,有的干脆直接说他是傻子。

利用闲置小学改建的农产品加工厂

  刘跃华不予理睬,他把村里闲置多年的小学给租了下来,利用这所小学建立了早期的加工基地。在这里,坛子菜、腊制品、红薯粉、剁椒、腐乳等地方特色鲜明的产品给一点点研发出来,走向了市场。

  如今的湘都,不但拥有全新的湘品名优和湘都食品两大深加工板块,为了扩大加工配送规模,体制配套服务,还收购了一家有着完整产业链条的“酱板鸭”企业,而且食品公司已经完成搬迁至湘品名优总部基地,后续将打通农产品、加工品、美食便当、旅游套餐等产品的销售渠道、营销渠道,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品牌力。

  03

  餐饮发力:人流引进来,产品走出去

  梳理湘都生态农业园的商业模式,不难发现,其核心之一就是餐饮。

湘都庄园里的餐饮店

  餐饮不但解决了蔬菜、花猪和加工品的就地销售,实现了把人流引进来的战略,而且餐饮店还可以开到市区,实现了产品走出去的战略,同时这也是打破农业线性发展的有益探索。

烧烤定制

  把人流引进来极其关键,通过餐饮的引流导流,农场成为了农产品的体验窗口、展示基地、升值平台。在农场,消费者见证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参与了围绕农产品的主题活动、手工体验,获得了果腹之外的社交、娱乐、休闲等各种户外附加场景,无疑这是产生信任、打破隔阂、构建情感认同的极佳方式。

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

猪乐园里体验各类与猪有关的互动设施

  而体验消费、场景消费正是当下消费升级的趋势之一,位于城市郊区的农场,无疑提供了有别于城市的户外空间,未来的潜力空间极其广阔。

近千人的团体活动涌进庄园

  湘都围绕餐饮不断进行提质升级、品类研发、场景挖掘,比如,基于户外空间的各种餐饮场景打造,基于专属定制活动的餐饮配套服务,基于不同人群的特色餐饮供给。

人猪共餐

  消费人流引进庄园的同时,湘都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战略部署,而走出去,不但能够进一步提升湘都的知名度、提高农产品销售量、开拓更为多元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能构建一个全国性的生鲜供应配送体系、一个全国性的餐饮品牌,这对湘都进一步的迭代升级、进一步的非线性发展夯实了基础。

位于宁乡市区的湘都美食实体店

  如今的湘都餐饮板块,已经形成了基于宁乡生产基地的湘都山庄,基于北京、宁乡市区的湘都美食,基于上海的上海万湘都等三足鼎立之势,未来,基于当前的餐饮旗舰店,大举进攻全国市场,构建餐饮连锁加盟店可期。

  04

  跨界融合:

  打破农业线性发展怪圈

  当我们津津乐道的说台湾综合亩效是内地的25倍时,其核心就是直击内地农业多年无法走出的线性发展怪圈。

  而要打破农业线性发展怪圈,不仅仅要遵循一产到二产,二产到三产的纵向融合之路,还要积极探索横向的融合之路。

湘都生态园里的书吧

  横向的融合之路,也可以理解成跨界融合、异业联盟。在这方面,湘都生态农业园可谓走出了一条极其罕见的特色之路。

湘都老窖生产销售基地

  湘都生态农业园不满足于常规的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农耕体验、手工体验、亲子活动、企业定制、研学旅行、户外扩展等融合项目,在这些板块平稳推进的同时,积极探索有别于常规的融合之路。

湘都小花猪乐园

  打造人防全国示范基地,就是湘都正在进行的特色融合之路的积极探索。

  基于已经有的研学旅行、自然教育、研学实践、亲子农业,湘都顺着这条线,不但组建了自己的湖南德懋研学旅行公司,而且向青少年国防、励志、禁毒、科普、环保、应急、防灾等领域挺进,与此同时,人防全国示范基地应运而生。

  该人防基地建设内容包括人防疏散素质训练区、疏散宣教区、应急棚宿区、疏散指挥保障区、疏散安置区以及人防标识系统建设安装。该项目的落成,将有效带动就业并促进园区消费及地方经济发展,宣传组织全国人防、教育各线参观培训,在人防安全保障方面和园区品牌美誉度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正在施工中的人防基地

  打造基于田园、乡村的康养社区,是湘都正在进行的特色融合之路的另外一条路径。

  已经完成项目备案、用地规划的康养项目,主要包括康复中心、养老中心、餐饮中心、办公楼和其它有关的配套设施。该项目的推进和落成,将形成一个“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格局,新农村社区新模式,田园社区养老新机制。

湘都职校大门

  如果说人防项目、康养项目尚在可以理解的范畴之内,那么,湘都全力打造的教育板块就有点超乎常规之路。

左侧是湘都职校的宿舍,右侧是教学楼

  说其超乎常规,那是因为湘都要做的教育不是普通的培训班,而是正规注册的民办全日制、封闭式学校——长沙市湘都中等职业学校。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振兴。乡村振兴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而为这支队伍源源不断输送人才,就成为了刘跃华的使命,更成为了湘都职校的使命。

餐厅和篮球场

  湘都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实验项目,湘都职校将是一个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的人才摇篮。2018年开学的湘都职校,今年是第二年招生,如今,学校已经有全日制学生近千名,分布在旅游服务、园林技术、计算机应用、老年人服务与管理、航空服务、工业机器人等专业深造。

航空服务专业的一比一模拟舱

  在《参见庄主》看来,湘都职校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建校所利用的土地居然是废弃的煤矿。这一点,符合刘跃华废物利用、闲置资源盘活的思维特点,继农产品加工厂成功盘活小学校舍闲置资源之后,再一次盘活了废弃的矿坑,也改善了周边环境。

改造前的湘都职校校址

2016年,为了盘活该废弃矿区,笔者正在进行实地调研

  当我们全面梳理湘都的跨界融合时,会发现虽然是跨界,但围绕田园和乡村的核心没有被改变。无论是人防基地、康养项目,还是湘都职校,都是产业链的延伸,是更大维度的资源变现和价值挖掘,是真正的非线性发展路径。

  05

  平台化运营:孵化,帮扶,助推

  如今的湘都,已经形成了湘都教育、湘都农业、湘都食品、湘都美食、湘都康养五大板块齐发力,各板块相对独立又相互助力,一个新型田园社区的“湘都模式”逐渐呈现出来。

  然而,这么长的产业链,这么多的产业,运营压力可想而知。

  刘跃华似乎早就成竹在胸,他没有完全使用自身的力量,而是向外借力。因为他知道,自身力量毕竟有限,要拉动湘都的产业帝国几乎不可能,要想健康持续运营下去,唯有实现平台化运营。

  而平台化运营的核心是开放、共享,是筑巢,是给予,是孵化,是帮扶,是助推,然后才是在对方受益的基础上,自己获得几何级增长。

幼儿园组织孩子们走进园区

  比如在青少年素质教育、研学旅行以及职业农民就业培训方面,湘都积极同宁乡中小学校、宁乡职中、生物机电、隆平高科、湖南农大合作,双方各取所需,均放大了自身的价值。再比如,湘都引进了两位大学生返乡创客,免除他们两年土地租金,可以免费使用湘都的大棚和基础设施,自主创业,创办花卉种植板块。

再有一个月就可以上市的花卉

  这样一来,大大缩短了花卉出棚上市的投资周期,为返乡创客节约了大量资金,而且可以利用湘都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可以就地转化入园消费者为花卉购买者。当然,对于湘都来说,完善了业态、增加了看点、提高了综合竞争力。

刘跃华在大棚里指导两位大学生返乡创客

  再比如,湘都成功引进一个精通互联网、电商、社群的创业团队,上线了“湘都农创APP”板块,该板块致力于将湘都的农产品、加工品、民宿、餐饮、活动等融合在一个APP上,不但可以进一步实现跨区域线下实体店的连锁发展,而且还可以实现营销渠道的蝶变、消费粘性的增强、购买频率的增加、消费数据的全面收集,以及销售通道的线下整合裂变。

  而要构建这么一个系统,如果是自己组建,首先是人才难觅,其次是运营成本高昂,再次是团队的稳定性和积极性难以保证。如今,靠着第三方自主创业的模式,成功的启动电商板块,最大化规避了各项风险,又最大化放大了双方的优势和价值。

  06

  乡村振兴:

  心怀家国,造福桑梓

  湘都生态农业园是少见的“园包村,村包园”格局,也就是说,农业园包围着村落,村落包围着农业园。完全遵循原有的村落和农田格局,完全融合在一起,没有清晰的边界。

家门口就业的村民

  这就不得不说刘跃华的乡村振兴践行之路。

  为了完善生态保护,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以刘跃华为首的湘都生态农业园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有了切身利益的捆绑,干活积极性大大提高

  湘都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成立了6个农业种、养、加工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4个乡镇的基地和农户经营发展,实时对接生产销售,解决产品销售问题。

  通过制订产品技术标准,指导农户生产;对农企、农户,组织定向技能培训;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开办职业农民培训,引进、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农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工厂工作中的村民

  同时,开办乡村振兴学院,就农民规划设计师、好农妇、女红、民宿家、新农人、农民微商、家谱文化工作者等开展各项技能培训。

  湘都积极鼓励农户居家就业,构建生态田园新型社区。为此,刘跃华积极引导农民建设民宿,盘活闲置房屋,并将其纳入统一运营。

利用闲置房屋开民宿

  如今的湘都,所依托的村落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工资薪酬、运营分红、经营民宿等多项收入,而且达到了园区内的村落平均每户2人以上在园区就业。这可谓是一个奇迹。

  乡村振兴需要有人扎扎实实的帮扶,刘跃华深情的眷恋着生养他的土地,以实际行动精准扶贫。比如,一级残疾的颜玉英,儿子常年疾病,儿媳在园区工作;王风莲,无子,女儿在园区工作(女婿已故);援建贫困户刘国秋住房,投资近100万对其危房改建。

  让笔者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园区内有几个坟头,在很多人看来,这是要迁坟的,毕竟园区会来很多消费者。但刘跃华一句话表明立场:“我不仅要让地上的人满意,也要让地下的人满意。”于是,坟头得以继续存在在园区。

瞻望未来,湘都人在刘跃华的带领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刘跃华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生产一线

刘跃华在马拉松比赛中

  不得不提的是刘跃华酷爱马拉松,从田间地头到马拉松赛场,刘跃华自由的切换着,这是一种生命的张力和对自我的不断挑战。

  马拉松震撼人心的是无数位平凡跑步者背后不平凡的故事,在奔跑中与自我对抗,是一种态度、一种信念、一种精神,当跑步成为一种习惯,铸就坚韧、顽强、自信的品质,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以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从十六年前的餐饮起航,到今天的湘都农业,湘都人在刘跃华的带领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砥砺前行,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书写了湘都发展的壮丽蓝图,与马拉松是同一种坚韧、同一种信念、同一种精神。

  这就是刘跃华,以及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别样“湘都模式”。

作者:木尧      

原创来源:参见庄主(id:cjzz360)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