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04 自然环境志

导言

安徽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复杂多样,有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盆谷、江河湖塘。因此,从陆地到水中,发育着各种类型的植被。在没有人的干预和改造的情况下,植被自然形成和发展,称为自然植被或天然植被。由于人类开垦种植形成的植物群落称为人工植被或栽培植被。农田作物一般都要经过精心培育和管理这种人工栽培植被与人类关系特别密切,被称为农业植被、农田植被或作物植被。根据安徽省植被情况,可分为森林(包括竹类群落)、灌丛、草丛(或草场)、水生植被和农业植被。
森林植被是陆地上生物量和生产量最大的一类植被类型,它是陆地上最大的生物生产基地。它的生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都很复杂,与环境密切联系,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人类曾经以森林作为他的发祥地,以森林为栖息场所,靠森林提供生活资料。森林不仅在过去哺育了人类,现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还是离不开森林。人类不仅向森林取得大量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更依靠森林不断改善和维护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正是森林及其整个生态系统的供养和庇护,才使人类得以生息繁衍并创造出精神和物质文明。
森林植被也可分为天然(森)林和人工(森)林。天然森林植被是在天然环境条件下,自行生长、发育的以乔木为主的木本植物群落。安徽省处于暖温带落叶、常绿润叶混交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陆地上曾发育和生长着大面积的天然森林,并有大量动植物资源蕴藏其中。它们是生物种质资源极其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也是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关系协调完善的陆地生态系统。由于人口的日益增长,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加快,对森林的砍伐和利用不断增加,致使天然林的分布区域和面积迅速缩小。目前主要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或地势险恶的地区,还保存面积有限的天然林,皖南及江淮丘陵,以及淮北地区的一些风景区、寺庙和偏远的村庄附近、或林场所在地,在人们着力保护下尚残存小面积的天然次生林。
90年代的天然森林群落都或多或少地遭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安徽省原始的天然森林几乎不复存在,而以遭受人类一定干扰的次生林居多。另外,也有不少人工薪炭林、用材林等,经营管理粗放,流于自然或半自然状态。有些天然林经过适当抚育也可成为很好的用材林、经济林或特种经济林。所以,天然林与人工林有时也很难严格划分。为此根据植被学的惯例,将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以及一些材用的阔叶林等均列入天然林;人工林只包括经济林和果木林。
上一篇:第五节 皖南山地丘陵区
下一篇:第一节 天然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