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二章 金属矿产

第二节 有色金属矿产


有色金属矿产有铜、铅、锌、金、银、钨、钼、锑、钴、镍、铝、锡、铂等13种。共有矿床(点)641个,其中矿床122个(产地66处)。以铜为主,金、银多数为伴生矿,可综合回收利用。铅、锌、钨、钼、锑、钴有一定储量。镍、铝、锡、铂极少。
一、铜矿
铜矿是安徽的重要矿产资源,有大型矿床1个、中型10个、小型30个,其中共(伴)生矿9个;矿点265个。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以铜陵最为集中,其次见于怀宁、庐江、枞阳、贵池、南陵、宣城、泾县等地,淮河流域和皖南山区也有部分产地。已探明铜金属储量430.435万吨,保有储量359.0479万吨。占全国第五位,华东第二位。多数不是单一矿种,常为铜铁、铜硫共(伴)生矿,并共(伴)生钼、钴、铅、锌、金、银等。现在重点开采的矿山有铜陵铜官山、铜山、狮子山、凤凰山、金口岭和贵池铜山、怀宁月山、滁州琅琊山。正基建的有安庆铜矿(西马鞍山)。
【沿江地区的铜矿】
长江两岸铜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占全省的97%,其中铜陵地区就占76%,冬瓜山、铜官山、狮子山、凤凰山、大团山及新桥等大中型铜矿均位于此区。其次则分布于怀宁、贵池、宣城、庐江等少数地区,有怀宁西马鞍山、月山、铜牛井、贵池铜山、六峰山、宣城麻姑山、庐江铜泉山等中小型铜矿。
铜矿成因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铜陵、贵池、怀宁的绝大多数矿床均属之。这类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特征。一般认为成矿母岩是晚侏罗世中酸性小侵入体,如铜官山和金口岭石英闪长岩、狮子山和月山闪长岩、凤凰山和铜山花岗闪长岩等,都为中浅成岩株,岩体面积一般1—3平方公里,少数十余平方公里。岩石化学成分偏酸(二氧化硅60—65%)、富碱(氧化钾和氧化钠7—9%)。副矿物中的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含量较高。微量元素铜、锌、锆、银、铌、砷、镱含量较多,铜平均含量63×10-6。岩体的蚀变作用主要为钾长石化,狮子山、铜山岩体钠钾比小于1可资说明。
含矿围岩为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与成矿有关的为灰岩,受蚀变而变为矽卡岩或大理岩。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一般从岩体向外依次为:蚀变石英闪长岩、钙铁榴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透闪石大理岩、透辉石大理岩、灰岩,还发育有蛇纹石化、金云母化、绿泥石化、滑石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钾长石化等。
矿体位于接触带,多数在围岩中,少数在岩体内。呈凸镜状、扁豆状、脉状、囊状,常具分叉、尖灭现象。围岩中的矿体多数平行围岩层理产出,一个矿床内大小矿体可达百余个,主矿体一般4—8个,少数大中型矿床只有1个主矿体。矿体长一般200—300米,大者长达1800—2500米,小者长仅数十米;矿体厚一般为5—20米,大者达200米以上。
矿石类型有含铜黄铁矿、含铜磁铁矿、含铜矽卡岩等。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其次有辉钼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铋矿;非金属矿物有石榴石、透辉石、方解石、石英、硅灰石、符山石、方柱石、绿帘石、透闪石、黑云母、绢云母、钾长石、蛇纹石、滑石等。粒状和填隙结构;块状、条带状、细脉状、细脉侵染状构造。含铜一般0.8—1.2%,少数可达2%以上,如南陵戴家汇和怀宁龙门山铜矿等。共(伴)生铁、硫、铂、金、银、钴等,均可综合回收利用。
成矿模式有两种:一为“一圈一带式”,矿体围绕岩体生成,平面呈环状,剖面呈漏头状,如铜官山铜矿;另一为“多层楼式”,矿体顺石炭系至三叠系灰岩层面分布,也称“层控矽卡岩矿床”,如狮子山铜矿。
沿江地区除上述矽卡岩型铜矿外,还有一些其它类型的铜矿,择其主要者简述之。
庐江铜泉山铜矿:此属斑岩型铜矿。含矿岩体为晚侏罗世沙溪石英闪长玢岩。侵位于下志留统高家边组页岩和中下侏罗统砂岩、粉砂岩中。围岩蚀变分为3个带,内带为钾长石化及硬石膏化,中带为石英-绢云母化,外带为青盘岩化。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内,少数产于断裂带及侏罗系与下伏岩系不整合面附近。主矿体3个,长100—600米,厚32—198米,另有小矿体52个。次生富集作用不发育。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铜斑岩型、含铜砂页岩型。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次为磁铁矿、假象赤铁矿、赤铁矿、菱铁矿、辉钼矿、斑铜矿、辉铜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绿泥石、绢云母、石膏、硬石膏、碳酸盐矿物、伊利石等。氧化矿石含铜0.8%,硫化矿石含铜0.38%,平均0.64%;钼含量低,个别小矿体含钼0.073%。
怀宁铜牛井铜钼矿:一般认为是高中温热液型的石英脉型铜钼矿。位于刘家冲背斜北西倾伏端,晚侏罗世月山闪长岩体北枝前缘。围岩为三叠系大理岩、角岩,围岩蚀变主要为钾长石化、硅化、黑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岩。含矿石英脉主要位于岩体中,受北东向裂隙控制,共有2个矿体,长200—500米,厚5—7米。主要矿石类型为含铜钼石英脉型,次为含铜闪长岩型。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辉钼矿、斑铜矿,次有磁铁矿、赤铁矿、辉铜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少量阳起石、绿泥石、高岭石。矿石呈共结边、叶片状、熔蚀、碎裂等结构;角砾状、浸染状构造。含铜1.2—1.37%、钼0.04—0.11%。
贵池六峰山铜矿:是省内唯一的风化淋滤型矿床。矿区位于白垩纪花园巩花岗岩体的凹入部位,杨北寨—墩上叶向斜北翼。矿体产于上石炭统黄龙组、船山组与上泥盆统五通组之间的纵向断裂带内。共有5个主矿体,长100—400米,厚7—12米,另有小矿体11个。矿体上部为氧化带,底界标高55米,由褐铁矿、孔雀石、黑铜矿和赤铜矿组成;其下为次生富集带,底界标高1—30米,为辉铜矿和铜蓝;再下为原生带,主要是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高岭石和其它粘土矿物。矿石呈自形—半自形粒状、他形粒状、隐晶—微晶、交代残留等结构;皮壳状、角砾状、胶状、土状、粉末状等构造。平均含铜4.39%、硫14.88%、全铁39.30%。
【其它地区的铜矿】
沿江地区以外的铜矿资源很少,且分散。
濉溪县有6个小型铜矿床,其中陈庄、刘庄、三铺、前常及前常东都是铁矿的共生组份,该类矿床的地质特征在铁矿中已说明,其含铜矿石有含铜磁铁矿和含铜矽卡岩两类。含铜矿物为黄铜矿。含铜0.5—1.44%。这些铜矿至今均未开采。另一个为濉溪后马厂铜镍矿,矿化和后马厂辉长橄榄岩有关,含铜0.43%,其它情况见镍矿。
定远、五河、灵璧、蚌埠一带有少数铜矿点,均为含铜石英脉,规模很小,矿体长100米,厚1米左右。含铜0.5—0.8%。
黄山市、歙县、绩溪、休宁、祁门一带也有少数铜矿点,一般规模均较小,歙县寨西和水竹坑两个铜矿点较好。寨西铜矿矿化产于上溪群木坑组千枚岩、硅质千枚岩及变质细砂岩中,围岩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矿脉2条,长255—314米,厚0.5—4米。金属矿物为黄铜矿、辉铜矿、黄铁矿、辉钼矿、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为石英、方解石。含铜0.47—1.17%。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
二、铅、锌及多金属矿
铅、锌、多金属(以铅锌为主,含铜及其它有色金属)矿床(点)135个,其中小型矿床15个(含伴生矿1个)。共探明金属储量铅21.4041万吨,保有17.0838万吨;锌22.9139万吨,保有18.0832万吨。尽管全省有百余处铅锌产地,散布于38个县市,(以铜陵、怀宁、贵池地区较多),但规模均很小,仍属资源缺少的省份,在全国的位次,铅为20、锌为24,在华东铅为第5位、锌为第6位。已经开采的铅锌矿是贵池黄山岭、繁昌随山、铜陵金银山等。青阳县五昌庙铅锌矿已采完闭坑。
【淮北、蚌埠地区的铅、锌及多金属矿】
只有少数矿点。萧县、濉溪、宿县一带为中低温热液型铅矿点。矿体为含方铅矿的方解石脉。每个产地仅1—2条矿脉,长数十米,厚1—2米,含铅0.5—2%。蚌埠、凤阳、五河一带有变质热液型铅锌或多金属矿点。含矿围岩为五河群、凤阳群及张八岭群。矿体为含矿石英方解石脉。每个产地有矿脉1—5条,长数米至数十米,厚0.1—1米。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孔雀石,非金属矿物石英、方解石、重晶石。含铅1—2%,锌<0.1%,少数达2%,铜0.5%左右。
【金寨、霍山地区的铅、锌及多金属矿】
金寨、霍山、舒城一带有少数铅锌矿产地,其中金寨县有银沙和银水寺小型矿床2处,其余均为矿点。
银沙多金属矿:矿化与白垩纪石英闪长岩有关。含矿围岩为卢镇关群斜长片麻岩。矿体受北东和北西向断裂控制。呈不规则脉状,豆荚状及串珠状。共有34条,其中规模较大者6条,长一般数十米,最长600米;厚0.1—3米,最厚7—8米。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非金属矿物有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绿泥石等。含铜0.31—2.91%、锌0.81—2.53%、铜0.53%、钼0.02—0.07%。成因为高中温热液型。
银水寺铅锌矿:为该区主要小型矿床,位于磨子潭深断裂北侧。矿体产于石炭系梅山群碎屑结晶灰岩、千枚岩与白垩纪正长斑岩之接触带。围岩矽卡岩化、硅化。矿体呈凸镜状、脉状,共12个,长35—250米,厚11—24米。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铁矿,局部有黄铜矿;非金属矿物为透辉石、透闪石、硅灰石、石榴石等。含铅1.57%、锌1.59%、镉0.013%。成因为矽卡岩型。
【沿江地区的铝、锌及多金属矿】
主要分布于铜陵、贵池、怀宁,其次见于庐江、无为、太湖、宿松、当涂、繁昌、宣城、泾县、南陵、青阳、东至、石台等县。较好的有铜陵桃园、张家冲和贵池黄山岭等小型矿床。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矽卡岩型,产地少但规模稍大;另一类为热液型,产地多但规模很小。还有一个庐江岳山铅锌矿,有人认为属斑岩型,正在工作。以下对矽卡岩型和热液型各举一例。
贵池黄山岭铅锌矿:晚侏罗世石英闪长玢岩为成矿母岩。呈岩床侵入于志留系与奥陶系之间。矿体主要赋存于奥陶系瘤状灰岩内。围岩蚀变有矽卡岩化、硅化、碳酸盐化、大理岩化、绿泥石化。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主要有3个,长250—700米,厚0.6—10.21米。矿石类型有含铅锌矽卡岩型和含铅铜矽卡岩型。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闪锌矿;非金属矿物有石榴石、透辉石、绿帘石、硅灰石、阳起石、方解石等。含铜2.96%、锌0.55%、铜0.16—0.7%、银70克/吨。为矽卡岩型小型矿床。
铜陵桃园铅矿:矿体赋存于五通组砂岩与黄龙组灰岩间的断裂带内。围岩蚀变有硅化和绢云母化,但矿区内未见岩浆岩。矿体呈凸镜状。北段含铅矿体长约200米,平均厚10.38米;南段黄铁矿体长250米,平均厚5.55米。地表铁帽长近500米,厚2—10米。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次要有针铁矿、赤铁矿、硬锰矿、软锰矿、黄铜矿、孔雀石等。铅矿体含铅2.66%,硫矿体含硫23.77%,为热液型小型矿床。
【皖南地区的铅、锌及多金属矿】
散见于绩溪、歙县、黟县、屯溪、休宁、祁门等地,有绩溪岭脚、祁门三室、休宁古汊及小贺等小型矿床和少数矿点。其成因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和热液型两类。以下各举一例。
祁门三宝多金属矿:矿体产于上震旦统蓝田组和下寒武统荷塘组灰岩、页岩中。晚侏罗世程郑村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围岩矽卡岩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不规则状。共47个,长100—275米,厚1—15米。金属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绿泥石等。含锌3.82%、铅3.08%、铜1.03%、镉0.029%、银28.3克/吨。成因为矽卡岩型。
绩溪岭脚多金属矿:矿体产于上溪群木坑组绢云石英片岩、红柱石英云母片岩及千枚岩中,伏岭花岗岩与成矿有关,围岩硅化、绿泥石化。矿体呈脉状,共6个,长50—470米,厚0.24—1.6米。金属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毒砂、黄铜矿、磁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锡石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等。含铅3.26%、锌1. 39%、铜0.14—0.06%、锡0.03—0.28%、银76.74—117.5%克/吨。成因为热液型。
三、金矿
共有矿床(点)64个,其中中型矿床10个(含伴生9处),小型14个(含伴生9处),矿点40个(含伴生17处)。共探明储量103.412吨(含伴生金),保有储量84.706吨,居全国第8位,华东第3位。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及蚌埠、五河一带,其次分布于大别山及皖南山区。开采起步较晚,本世纪80年代以前,只是在冶炼铜时回收部分伴生金,80年代霍山东溪及五河小溪金矿建成投产,大巩山砂金也开采。
【两淮地区的金矿】
共有矿床(点)13个,分布于蚌埠、五河、濉溪等县市。成因类型主要为变质热液型,均分布于五河群变质岩系中;其次为砂金和矽卡岩型铁矿中的伴生金。
变质热液型以五河毛山金矿(小型)较好。含矿围岩为五河群下部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变粒岩。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和绿泥石化,矿体为一复脉带,长560米,厚2—15米,其中含大脉1—3条,单脉厚1.2—1.7米。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毒砂、针铁矿、褐铁矿、孔雀石等;非金属矿物为石英。自然金颗粒直径多数小于0.01毫米,赋存于石英颗粒间或黄铁矿内。浅部含金3.89—11.56克/吨,最高60.54克/吨。深部3.80—5.24克/吨。
变质热液型金矿经风化剥蚀,在其附近形成砂金,五河大巩山砂金矿含金层为全新统,分为残积坡积和冲积坡积两种类型。矿层厚0.4—3米。含金0.57克/立方米。
濉溪三铺一带的矽卡岩型铁矿伴生金,前常铁矿的铁铜矿体中平均含金2.17克/吨。
【大别山北缘的金矿】
共有矿床(点)6个,分布于霍山、金寨及六安等地的侏罗纪火山岩断陷盆地中。含矿围岩为上侏罗统毛坦厂组火山岩。矿体为含金石英脉,其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型,热液形成与火山活动有关。该类金矿已发现霍山东溪、南关岭、隆兴等3处。
东溪金矿位于晓天火山岩盆地内。含矿围岩为上侏罗统毛坦厂组安山质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夹凝灰质粉砂岩,断裂有北东、北西及东西向三组。北西组为控矿断裂,使矿带呈北西向展布,长约4.5公里。矿体呈脉状、凸镜状,共25个,长20—50米,最长223米;厚1米。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为石英。金赋存于石英粒间。含金15.1克/吨,银16.2克/吨。
此外,还有3个金矿点。金寨汞洞冲金矿矿体赋存于梅山群的破碎带中,长约100米,含金1—3克/吨。金寨陈家大庄金矿矿体产于佛子岭群变质岩中,矿体呈凸镜状,长数米,含金0.1—47.3克/吨。六安社公庙金矿为古砾岩型金矿化,含金层位为上白垩统三尖铺组,砾岩含金0.003—0.1克/吨。
【沿江地区的金矿】
分布较集中,以铜陵产地最多,其次有庐江、怀宁、枞阳、马鞍山、贵池等地。共有矿床(点)38个,其中27个是伴生金。成因类型较多,包括矽卡岩型、热液型、火山气液型、硅化破碎带型、铁帽型及砂金。伴生金主要产于矽卡岩型铜矿中。
高中温热液型主要为铜陵马山金矿和天鹅抱蛋硫铁矿的伴生金2个中型矿床。二者成矿条件相同,以马山金矿为代表。该矿位于铜官山倒转背斜南东翼转折端,晚侏罗世天鹅抱蛋闪长岩体的东侧。矿体主要产于黄龙组白云岩和灰岩之间,其次在五通组、黄龙组、船山组及栖霞组的界面上。主矿体长1200米,厚3—15米。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毒砂;非金属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石英、白云石,次为硅灰石、透闪石。金主要含于石英中,其次在磁黄铁矿和黄铜矿内。含金5.3—42.177克/吨,平均8.89克/吨。
中低温热液型有怀宁菜瓜山金矿点。矿体产于总铺闪长岩体与铜头尖组砂页岩的接触带。矿体为含金石英脉,长8米,宽2米。含金0.1—12.7克/吨。
硅化破碎带型金矿有怀宁白岭金矿点。位于总铺闪长岩体西侧,破碎带产于铜头尖组和岩体中,共7条,长170—1800米,厚0.5—2米,具硅化、绢云母化及褐铁矿化。含金1.2—11克/吨。
火山气液型有马鞍山娘娘山小型金铜矿。含矿围岩为下白垩统娘娘山组火山岩。矿床受火山口控制,共有8条含金石英脉,长200—2000米,厚0.1—2.5米。含金1.27克/吨。
铁帽型金矿是80年代的新发现,在长江沿岸分布较广。如铜陵新桥硫铁矿的铁帽型金矿,富集带含金4000×10-6(光谱分析)。
砂金矿有全椒大马厂小型矿床,为冲积坡积型砂矿,含金层厚0.2—1.3米,含金0.2—0.53克/立方米。
伴生金主要分布于怀定、铜陵、贵池一带的矽卡岩型铜矿中,也见于庐江的斑岩型铜矿内。以自然金和银金矿赋存于黄铜矿、黄铁矿中,含金0.4—0.6克/吨。
【皖南地区的金矿】
金矿很少,分布于宁国、黄山、绩溪、歙县、休宁等地,共有矿点7个。分为热液型和砂矿两种成因类型。
热液型有中低温热液型矿点3个,高中温热液型铅锌矿伴生金1个。前者的含矿围岩为牛屋组、休宁组和雷公坞组,附近有花岗岩或闪长岩侵入。矿体为含金石英脉,长10—150米,厚0.3—3米。含金0.2—1克/吨。高中温热液型只有休宁小贺铅锌矿伴生金1处,含金0.59克/吨。
砂金有宁国浪荡坞(胡乐)和休宁月潭2个矿点。含金层为全新统冲积层,厚1—2米,含金0.1—0.75克/立方米。此外,休宁莲花山中侏罗统洪琴组砾岩厚1—2米,含金0.02—0.16克/吨,其附近冲积层中含金0.2—0.5克/立方米。
四、银矿
共有产地27个,仅为伴生银,其中中型矿床4个、小型15个、矿点8个。共探明储量1845吨,保有储量1406吨。居全国第5位,华东第2位。主要分布于铜陵地区,其次为濉溪、滁州、金寨、霍山、庐江、宣城、怀宁、贵池、绩溪、屯溪、休宁、祁门等县市。银为铜(含铜铁)、铅锌及少数硫铁矿的伴生组份,以矽卡岩型铜矿及铁铜矿的伴生银为主。如铜陵狮子山、凤凰山、金口岭、大团山等铜矿含伴生银8—18克/吨,濉溪前常铁(铜)矿、怀宁西马鞍山及铜牛井铜矿含伴生银5克/吨左右。含银矿物有自然银和银金矿,均呈分散状态赋存于铜矿物中。
其次是矽卡岩型和热液型铅锌及多金属矿的伴生银。如金寨银水寺和银沙铅锌矿含银4—20克/吨,贵池黄山岭、青阳五昌庙铅锌矿和绩溪岭脚、屯溪九亩丘多金属矿含银65—200克/吨,祁门三宝、休宁小贺铅锌矿含银28—45克/吨。银呈分散状态含于方铅矿中,少数含于闪锌矿中。
少数硫铁矿也含伴生银,如铜陵新桥硫铁矿含银14.12克/吨,青阳峙门口硫铁矿含银95—359克/吨。
五、钨矿
共有矿床(点)25个,其中小型矿床4个。探明储量1万吨,保有储量相同,居全国第14位,华东第2位。分布于广德、宁国、青阳、贵池、绩溪、歙县、休宁、祁门等县。有矽卡岩型和热液型两种成因类型。
绩溪逍遥钨矿:矿区出露地层为震旦系雷公坞组和蓝田组、下寒武统荷塘组、中寒武统杨柳岗组,晚侏罗世逍遥和靠背尖花岗闪长岩侵入于上述地层内,在接触带形成矽卡岩。钨矿化主要产于透辉石矽卡岩内,其次见于石榴石矽卡岩内,局部产于岩体内。矿区分为北、中、南及竹岭四个矿带。共有矿体24个,长25—410米,最长1100米;厚1—14米。可分为六种矿石类型:①岩体内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细脉浸染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矿石;②透辉石石榴石绿帘石矽卡岩内稠密浸染—致密块状白钨矿、黄铜矿、辉钼矿、磁铁矿、磁黄铁矿矿石;③石榴石矽卡岩内浸染状白钨矿矿石;④透辉石透闪石角岩内团块—稠密浸染黄铜矿、磁铁矿、磁黄铁矿矿石;⑤透辉石角岩内稠密浸染—团块状含银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矿石;⑤硅化大理岩内团块状铜锌矿石。矿石含三氧化钨0.1—0.9%、钼0.03—0.266%、铜0.3—1.2%、铅0.95%、锌0.57%、全铁27.8—38%、银358克/吨。矿床以钨为主,共(伴)生多种组份,经选矿试验钨精矿品位49.09%,回收率82—81%;钼精矿品位42%,回收率50%。为矽卡岩型矿床,也有人称层控矽卡岩矿床。规模为小型。
宁国西坞口钨矿:含矿围岩为下震旦统休宁组及雷公坞组,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顺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侵入,前者与矿化关系密切。围岩蚀变有硅化和云英岩化,后者和成矿有关。含矿石英脉沿云英岩化带分布。划分为4个矿带,以Ⅱ、Ⅳ矿带规模较大,长700—1200米,宽40—120米。矿带中有长100—200米,宽1—5米的矿体。金属矿物为黑钨矿、锡石、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铋矿;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绿柱石、云母、电气石、黄玉等。矿石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及交代结构;浸染状、放射状、团块状、晶簇状构造。矿石含三氧化钨0.106—0.281%、锡0.01—0.068%,少数样品含氧化铋0.013—0.37%、氧化铍0.079—0.179%。
六、钼矿
共有矿床(点)43个,其中中型矿床、个(与铜共生),小型7个(3个为共生或伴生)。探明储量2.9517万吨,保有储量2.7997万吨,居全国第18位,华东之首。分布于铜陵、宣城、青阳、泾县,其次为凤阳、霍山、滁州、来安、巢湖、岳西、枞阳、怀宁、贵池、广德、宁国、黄山、旌德、绩溪、歙县、休宁等县市。
钼矿的成因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和热液型,其次为斑岩型、变质热液型及沉积型。斑岩型和变质热液型都是伴生钼,含钼0.05—0.1%。沉积型为大隆组中的钼矿化,分布于巢湖市,含钼0.024—0.061%。主要成因类型各举一例。
青阳铜矿里钼矿:含矿围岩为上寒武统青坑组、团山组泥质灰岩、灰岩。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呈岩株、岩枝、岩脉产出。围岩蚀变自岩体向外为矽卡岩化花岗闪长岩—黑云长英角岩—透辉石化角岩—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大理岩。共有2个矽卡岩含矿带,第1含矿带有4个矿体,其中Ⅰ、Ⅱ矿体为主矿体,长165—620米,厚3.25—7米;第2含矿带有28个扁豆状小型矿体,长数米至数十米,厚约1米。矿石自然类型多数为矽卡岩型,少数大理岩型,个别石英脉型。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白钨矿、黄铜矿、辉铋矿,次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自然铋、白铁矿、闪锌矿、斑铜矿、铜蓝、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方解石、石英、黑云母、长石、符山石、透闪石、绢云母、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矿石呈自形、半自形晶粒、叶片状、包含、交代残余结构;浸染状、团块状、条带状、细脉状构造。矿石含钼0.12%、三氧化钨0.03%、铋0.01%、铜0.04%。为矽卡岩型小型矿床。
黄山萌坑钼矿:矿体赋存于晚三叠世乌石垅花岗闪长岩东端。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硅化、钠长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云英岩化及硅化与矿化有关。矿体受北东向裂隙控制。共有矿脉117条,其中主脉12条,长90—426米,厚0.8—2.3米。矿石类型以含钼石英脉型为主,次为含钼花岗闪长岩型。含钼石英脉内辉钼矿呈浸染状、团块状、细脉状分布。含钼花岗闪长岩型由平行密集的含钼石英细脉及岩体中的星散辉钼矿组成,有时呈网脉状。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钼矿,次为黄铁矿,少量黄铜矿、辉铋矿、斑铜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钾长石、萤石、方解石、玉髓等。矿石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压碎、交代残余结构;浸染状、团块状、细脉状、角砾状、条带状构造。矿石含钼0.23%,部分样品含铋0.01—0.05%。为高温热液型小型矿床。
七、锑矿
共有矿床(点)11个,其中小型矿床3个。探明储量9054吨,保有储量8854吨,居全国第9位,华东第1位。分布于南陵、贵池、东至、石台、绩溪、休宁、祁门等县。
锑矿的成因均为中低温热液型。较好的是东至花山锑矿,规模为小型。含矿围岩为下寒武统黄柏岭组至上寒武统青坑组。白垩纪花山花岗斑岩和矿化有关。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局部角岩化、大理岩化。矿体受东西向断裂控制,呈凸镜状、扁豆状,共有11个,其中Ⅰ、Ⅱ、Ⅲ号规模较大,长54—251米,厚1.27—2.49米。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锑矿、毒砂,次为硫锑铅矿、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矿石含锑5.54%、砷1.02%、金5.15克/吨。
八、其它有色金属矿
包括钴、镍、铝、锡、铂及铋等6种,共有矿床(点)29个(其中矿床8个)。
【钴】是铜、铁和硫铁矿的伴生矿产。共有矿床(点)15个,其中中型6个、小型1个、矿点8个。探明储量20039吨,保有储量18127吨,居全国第10位。华东第1位。目前尚未回收利用。
主要产于铜陵、怀宁及濉溪一带的铜矿和当涂的铁矿中。有2种产出状态,一是钴元素呈类质同象赋存于黄铁矿、黄铜矿及赤铁矿中;另一呈硫钴矿、辉砷钴矿包裹于上述矿物中。含钴0.1—0.2%。
【镍】有小型矿床1个,即濉溪后马厂铜镍矿,还有矿点5个。分布于五河、岳西等县。濉溪后马厂铜镍矿矿体产于辉长橄榄岩岩墙内,呈扁豆状,共有19个,规模都很小,最大为底部矿体,长260米,厚1.17—14.97米。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紫硫镍铁矿及黄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拉长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粒状、固熔体分离、火焰状及镶边结构;浸染状及斑块状构造。含镍0.43%、铜0.47%。属岩浆型。
五河一带为蛇纹岩风化淋滤形成的硅酸镍矿点。岳西一带为与辉长岩有关的岩浆型铜镍矿点。此外,下寒武统黑色页岩有沉积型镍矿化。主要分布于巢湖地区,暂无工业意义。
【铝】只有矿点1个,即濉溪王庄铝矿。矿体产于上石炭统本溪组底部,为紫灰色铝土页岩,相当于北方石炭二叠系的G层铝土矿。矿体2个,长5—30米,厚1.53米。主要矿物为水铝石,次有高岭石、绿泥石、石英等。鲕状结构,块状构造。含三氧化二铝49.01—49.12%、二氧化硅17.58—18.43%,二者之比为2.66—2.79。该矿为沉积型,规模极小,无远景。
此外,下石盒子组底部有—层铝土质泥岩,相当于北方石炭二叠系A层铝土矿。厚2—3米,最厚11米。层位稳定,含三氧化二铝19—53%,一般37%;二氧化硅21—65%,一般45%,铝硅比小于2,不符工业要求,但可做耐火粘土。
【锡】有矿点2个。歙县三岔锡石矿点的矿化产于上震旦统蓝田组泥质条带灰岩中,受黄山花岗岩接触带控制,属矽卡岩型。围岩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硅化。矿体呈凸镜状,主要有3个,长120—440米,厚约5米。矿石矿物有磁黄铁矿、锡石、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脉石矿物有石榴石、透辉石、萤石、石英、方解石。矿石品位很低,含锡0.09—0.13%、铜0.01—0.14%。另一个为黄山市尚书里钨矿伴生锡,属矽卡岩型。含锡0.1%。此外,宁国西坞口、歙县秋山黑钨矿石英脉中有锡石伴生,局部富集成团块。
【铂】已发现矿点4个,分布于濉溪、怀宁、铜陵等地。是铜或铜镍矿的伴生组份,呈分散状态赋存于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镍黄铁矿中。含铂0.05—0.4克/吨。1972年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对省内铜精矿的铂族元素研究,确定各处均含有铂,以怀宁月山最好。含铂0.44克/吨、钯0.03克/吨、锇0.0025克/吨、钌0.00018克/吨。
【铋】仅宁国西坞口黑钨矿含矿石英脉中有辉铋矿伴生,品位较富。

上一篇:第一节 黑色金属矿产
下一篇:第三节 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