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冶金系统的地质勘探队
冶金系统的地质勘探队统属冶金工业部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管辖。该公司成立于50年代。1971年为省冶金地质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曾称省冶金工业厅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4年易名冶金工业部华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至今。驻地合肥市黄山路。主要从事铁、铜、锰、铬、金和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普查勘探,同时寻找宝石原料,并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1957年有803、808、812三个地质队,职工2490人,最高开动钻机24台。1970年4个队,2636人,最高开动钻机42台。1985年底辖6个地质队和地质研究所、机械厂等单位。职工总数4097人,其中工程技地术人员886人,最高开动钻机28台。各类设备888台套。固定资产总值2272万元。1985年完成地勘费1108万元。
6个地质勘探队及其驻地如下:
803地质队繁昌县桃冲
808地质队当涂县钟山
811地质队滁州市
812地质队铜陵市店门口
815地质队巢湖市望城
物探队芜湖市四褐山
历年共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70份,探明铜官山铜矿、南陵铜矿、滁县铜矿、钟山铁矿、桃冲铁矿、白象山铁矿等一批大中型铁铜矿床。此外,还为地方探明了数十个小型矿床。
二、煤炭系统的地质勘探队
1952年,淮南矿务局成立钻探工程队,1954年改名120地质队,隶属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1959年组建178、179、180队及物测队、普查队、水文队,属安徽省煤炭厅地质局(1962年省煤炭厅改为煤炭管理局,原煤炭厅地质局改为煤田地质勘探公司)领导,1964年改属华东煤炭基建公司,1970年划归省煤炭建设工程公司。1974年2月成立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至今,直属煤炭工业部领导。驻地蚌埠市长征路。主要从事煤田地质普查勘探。
1953年仅有1个地质队,职工524人,最高开动钻机10台。1959年7个队,1579人,最高开动钻机29台。1962年3个队,1394人,最高开动钻机30台。1975年4个队,3566人。最高开动钻机31台。1985年底辖第一煤田地质勘探队、第二煤田地质勘探队、第三煤田地质勘探队、物探测量队、水文地质队等5个地质队。职工总数485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88人,最高开动钻机42台。各类设备1646台套。固定资产总值1554万元。
历年提交各类地质报告231份,探明煤炭储量226亿吨,已建成矿井51对。完成一批科研项目,其中9项获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20万安徽省煤田预测图”获煤炭部首届科技大会特别奖,“皖南宣泾煤田构造体系对煤系沉积分布的控制作用及煤田预测”获1981年省科技成果2等奖。近年来煤田地质勘探中,微型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取得显著效果,煤炭部授予银杯奖。
三、石油化工系统的地质勘探队
【安徽省石油勘探公司】
前身系省冶金地质局1970年组建的石油勘察处。1973年划归省燃料化学工业局。1978年称省石油勘探指挥部,隶属省石油化学工业局(1981年改为省石油化学工业厅)。1985年成立省石油勘探公司,隶属省石油化学工业厅。驻地肥东县撮镇。主要任务是在全省进行石油地质普查勘探。
1985年底职工总数219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82人,各类设备248台套。累计钻探进尺16.7万米,完成地勘费10007万元。提交各类报告146份,其中普查报告95、物化探报告34。
【化工部地质勘探公司安徽省地质勘探大队】
原名省化工矿山勘探队,建于1973年,隶属省燃料化学工业局。1984年易名省地质勘探大队,隶属化工部地质勘探公司。驻地马鞍山市向山。主要从事硫、磷等化工原料矿产普查勘探。
1985年底,职工总数44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68人。最高开动钻机3台。有主要设备45台套。历年完成地勘费1104万元,累计钻探进尺6.86万米,提交勘探报告5份。探明硫铁矿储量10793万吨,磷矿储量186万吨。
四、水电系统的地质勘探队
水利部治淮委员会于1951、1952年,分别在安徽组建土层钻探队和钻探队。1956年治淮委员会设计院建立第一、二、三地质勘探队(1961年合并为1个队),1957年省水电设计院建立水文地质队,几经调整后,现有第一地质勘探队和第二地质勘探队,隶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驻地蚌埠市。主要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和部分水文地质调查。
1985年底职工总数44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8人。有主要设备73台套。历年提交报告95份。其中工程地质报告67。1969—1975年间,完成怀远、固镇、砀山等地1∶5万浅层地下水普查1250平方公里。
五、建材系统的地质勘探队
先后有501、502、503、504、505地质队在省内开展工作,现仅有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勘探公司安徽省地质勘探大队(前身系建筑材料工业部非金属矿产地质公司华东分公司1960年组建的503地质队)。驻地合肥市东流路。主要承担水泥、玻璃、陶瓷原料和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矿产普查勘探,近年来还承担工程地质勘察及水文凿井业务。
1985年底职工总数34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8人,最高开动钻机3台。主要设备85台套。
历年提交报告61份,探明非金属矿产100余处,其中水泥原料矿产50多处。编制了安徽省水泥用矿产分布图和安徽省水泥用资源图册(1∶50万—1∶200万)。
六、核工业系统的地质勘探队
1957年,第二机械工业部309队到皖工作,1959年改称608队(此间608队曾分出部分人员建立安徽省第三地质队)。1971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防化团),并划归南京军区领导。1975年组建基建工程兵第291团,隶属第二机械工业部,1984年改编为华东地质勘探局271大队,隶属核工业部。驻地芜湖市火龙岗。主要从事铀矿地质普查勘探。
截止1985年底,设有4个普查队、3个勘探队,以及综合研究队、水化学队、采矿队,测量队和工程勘察队。职工总数逾9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300人。
历年完成航空放射性测量3.2万平方公里,钻探进尺32万米,提交生产科研报告32份,发现铀矿床2个。
附:各系统地质勘探变化概况表
表44各系统地质勘探规模变化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