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气象灾害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气象灾害


民国2年(1913年)
夏,淮北地区天气反常,太和降雪,怀远、界首雨雹,部分地区出现干热风天气。蒙城:旱。太和:六月初一日雪降,尺许,界首集苍沟雨冰雹。安徽灾情重点调查简明一览表:淮北干热风,小麦减产七成〔47〕。
民国3年(1914年)
农历七月,蒙城大风夹雨;农历八月,沿江西部雨雹。蒙城:七月十九日两夜大风雨,拔木偃禾,北半有庙,全脊为风扫去,南门内石坊吹倒,压民舍,死一人。潜山:秋八月二十九日大雨雹。怀宁:八月三十日大雷电雨雹,大木斯拔。
民国4年(1915年)
农历三四月,怀宁两次大风雨雹;夏,定远雨雹。怀宁:三四月两次大风雨雹,大如卵,有大如碗者。定远:四月一日(又云:五月初一日......)夜大雨雹,栖鸟多击死者。
民国6年(1917年)
农历四月,芜湖雨雹。芜湖:四月雨雹,大如胡桃,玻璃、屋瓦损坏无算。
民国8年(1919年)
夏,沿江西部部分地区大雨,至秋又降雨雹。潜山:夏五月大水,自二十三日至二十七连日大雨,邑南门堤坝尽溃。秋七月二十七日大风雨雹,拔木毁屋,雹大如盘,次若碗、若卵,县西门隅禾稼受伤,成巨灾。
民国9年(1920年)
农历八月,太湖大风。太湖:八月十八日至二十日大风三昼夜,发屋拔木,田禾花实俱堕。
民国10年(1921年)
夏,沿淮、淮北大部分地区暴雨成灾。宿县:六、七月肖、永客水及地方淫雨,秋禾普淹,北部特重。五月淫雨,七月来客水,水平西关吊桥孔......。灵璧:五月至八月间,天雨及淮水倒灌汇集成灾。霉山、夷山湖水涨漫,山堤溃决,长八十里,宽四十里都在水中,固镇南门楼墙上水深一尺多,王岗乡水深丈余,庄周围打堰。泗县、五河、怀远:五至九月间,淫雨、客水涌注、倒灌,破堤倒屋,麦多被霉烂,秋季无收,但二麦可种。太和:五月连日雨,伤禾。阜阳:大水,城内房屋多被淹倒。凤阳:五月初三日下猛雨,暴涨三天三夜。又自六月半左右一直下到八月中秋,南岸破堤,冲走车轮、家俱,甚至棺材,损失极重,人畜亦有伤亡......。寿县:大水。
民国11年(1922年)
农历五月,宿松大风雨雹;秋,淮北大部分地区大旱。宿松:五月六日大雷电,风骤雨雹,有如鸡卵大者,毁瓦折木〔48〕。安徽灾情重点调查简明一览表:淮北秋大旱,庄稼多半干死〔47〕。
民国16年(1927年)
夏、江北部分地区连阴雨。灵璧:五月十五日后淫雨连绵,平地水深尺半,菜豆被淹,高地麦有收,秋丰收。中国救荒史:江北五六月间阴雨连绵,洪潮涨发,湖地溃决殆尽......枞阳五月连雨十八天,端五节后下急雨,内涝,秋禾被淹十之八〔49〕。
民国19年(1930年)
夏,淮北部分地区出现干热风。安徽灾情重点调查简明一览表:淮北受干热风危害,小麦减收九成〔47〕
民国20年(1931年)
夏,全省大部分地区大雨成灾。宿县:五月肖、永客水及地方淫雨,麦收三成,秋收一成。六月间,淫雨及客水,水平西关吊桥面,较民国十年水高一尺多。灵璧、泗县、五河、怀远: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淫雨,又客水涌注倒灌,河湖倒漾,平地行船,水翻堤坝城墙上水,至八月中旬始退,灾情异常严重,禾麦减收,秋季颗粒无收。阜阳:夏历五月二十五日夜暴雨大作,三日弗止,城内街道不通,房舍倒塌,大小无一幸免,水灾之大与民国10年等。凤阳:五月下旬淫雨客水河涨,破堤烂麦,大涝灾重,损失房屋多,民有死伤,七月底退尽,比民国10年水大。中国救荒史:江淮被灾区域多罹疫病。寿县:阴雨连绵,月余方晴,淮淝水暴涨,低洼之地悉成泽国,在北门城墙上可伸手向河中洗衣物,田禾淹没,房屋被淹倒许多。桐城:大水。安庆:夏季阴雨连绵,月余方晴......,安庆方面因江水上涨,广济圩被冲破,田禾亦淹没。望江:大水,西圩及大小乔圩堤皆破。怀宁:大水......。芜湖:辛末洪水,为四十年间最大的洪水。郎溪:大水。
民国21年(1932年)
夏,江北部分地区旱,少数县境出现干热风。宿县:西南风连刮十八天,麦禾皆枯,立秋才落雨,秋种也迟。寿县:大旱,瓦埠湖干涸,通行年辆。肥东:六至八月旱,小暑后四十天西南风,水稻未发棵即枯死,可以用火点烧〔48〕。怀远:六月初七起连刮西南风十八天,一月未雨,黄豆全干死〔48〕。
民国23年(1934年)
夏,全省大部分地区旱。中国救荒史:安徽旱,饥饿死者不下数千人,逃亡者数百户。桐城:大旱。夏历四月二十五日、二十六儿日大雨,洪水平拂野外,如同大海。此后数月不雨,久旱......灾情比光绪十八年较重数倍。石台:大旱。广德:旱灾奇重,为近百年所未有,哀鸣遍地,惨目伤心......。本年自废历四月初七日得雨后迄今(九月十三日——抄者)百有余日,亢旱不雨,不但禾苗完全干死,即竹木亦多枯萎焦黄,遍地触目伤心,以浩劫频罹。宁国:大旱,民间树皮草根食尽,惟一五两区荒惨尤甚。
民国30年(1941年)
夏,淮北大部分地区出现干热风。安徽灾情重点调查简明一览表:淮北受干热风危害,小麦减收五成〔47〕。
民国31年(1942年)
农历二月,祁门雨雹;夏,淮北大部分地区旱。祁门:二月二十二日大雨雹。阜阳:豫东大旱,皖北次之,三十二年春夏间,豫东灾民集县境,卖妻鬻子及倒毙路旁者,时有所闻。
民国34年(1945年)
农历五月,寿县雨雹。寿县:五月大顺集乡间发生雹灾,蔬菜和小麦均有损伤。
民国37年(1948年)
秋,沿淮、淮北连阴雨。安徽灾情重点调查简明一览表:沿淮、淮北秋雨连绵,黄豆霉烂,作物歉收〔47〕。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