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济管理
建国以后,直至50年代中期,国家对卫生事业投资较少,对公立医疗机构采取包干制,对集体医疗机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办法。从人民公社化以后,国家对卫生投资增多。但1978年以前,各级卫生部门,由于对经济管理不注意核算,所以在经费支出上存在着不少漏洞,影响了医疗事业发展。1979年卫生部、财政部及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下达后,安庆地区也先后制定了《安庆地区农村卫生院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草案)》和《安庆地区县及县以上医院经济核算试行办法》,规定药品和卫生材料必须实行超额资金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消的办法,减少和防止了浪费。在此基础上,医院又实行分科核算,把经费管理责任落实到科室。区、社卫生院也实行经济脱钩、各自独立的核算办法,从而调动了公社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1980年全区卫生事业费财政拨款1172.03万元,各级医院业务收入1986.2万元;1985年全区卫生事业费拨款1397.2万元,各级医院业务收入为3000.9万元;1987年卫生事业费财政拨款1807.9万元,各级医院业务收入4521.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