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水文测报
民国29年(1940年)12月,县政府代办雨量、气温、风向、天气测报等观测业务。次年正式成立县雨量站,办理雨量、气象和主要河流水位、流量与含沙量测量业务,直至民国37年9月终止。
1951年,县在衙前恢复成立雨量站。1953年,增设斑竹雨量站,搜集潜水上游的雨量资料;衙前雨量站升格为汛期水文站,开展水位、流量的测量。1956年,增设来榜径流站,测降雨量和径流量。1959年,水文测报站设置量激增,水文站有岳西、袁家渡、溪沸滩、毛尖山4处;径流站有硃屋、来榜、鹞落坪3处;雨量站全县达40余个。1962年后逐渐精减调整。1985年,水文站有岳西、来榜、黄尾3个。雨量站20个,属长江流域15个,其中皖水有望家岭、汤池、硃屋、毛尖山等4个,潜水有桂花屋、五河、陈家畈、袁家渡等4个,长河有鲤鱼墩、双畈、河图、徐良、下前河等5个,姚家河有主簿1个,巍岭河有杨家河1个;属淮河流域的淠河水系有包家、河口寺、花屋、阔滩河、石盆等5个。
雨量站专门收集降水资料。水文站除观测降水外,还进行水位观测、流量测量,岳西站兼测含沙(悬移质)量,来榜站兼测水面蒸发量。各水文站都保存有20年的水文资料,其中岳西站资料系列最长,雨量资料有35年,流量资料28年,含沙量资料23年。
县城西8公里中关乡薛畈村薛畈河畔田坝中存有1块南宋水文石碑,碑文记载“绍定二年五月十九日大水打了”,可资考查古代薛河水位。